在华图医时代培训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学员会有一个痛点: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这三者有什么区别,一做就错。有什么特殊的记忆方法吗?
接下来就由华图医时代老师来为你解析: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在胸部损伤中,气胸的发生率仅次于肋骨骨折。气胸是因利器或肋骨断端刺破胸膜、肺及支气管后,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气胸一般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三类。他们分别怎么记忆?接下来我们可以把三种气胸做个形象地比喻。
1.闭合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就是关起门来打架,规模比较小,危害比较少。一般不给予处理。很严重的情况可见呼吸困难。这是一个形象比喻,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气胸形成后,伤口闭合,胸膜腔与外界不相通。肺萎陷在30%以下,无明显症状,不需治疗。超过30%可有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表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有时触及皮下少量气肿,语颤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陷和胸膜腔积气。需行胸膜腔穿刺引流,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就好比一个屋子的一个玻璃门,可随着人们的进出而发生双向的一个翻动。所以一旦发生开放性气胸,就可以看到胸部的皮瓣随呼吸的进行不断地扑动,这种情况的紧急处理就是将它转化成闭合性气胸,用凡士林纱布盖住伤口,停止它的扑动。那么它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呢?
胸壁有开放性伤口,空气经伤口自由出入胸膜腔,患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而萎陷,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而使纵隔移位,健侧肺扩张受限。患侧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吸气时健侧负压增大,呼气时减小,使纵隔随呼吸而左右摆动,这种现象称为纵隔扑动。纵隔扑动能影响静脉血流回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紊乱。病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甚至休克。气管、心脏明显向健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有时可见伤口,呼吸时有气体进出声音。
胸部X线检查示患侧肺明显萎陷,气管和纵隔明显移位。应迅速封闭胸壁伤口,使之成为闭合性气胸,然后处理。
3.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是最危险的一种,就像貔貅,只进不出。容易发生呼吸困难。需要及时排气减压。病理变化我们来看一下:
裂口或伤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患侧胸膜腔内压力进行性增高,对肺的压迫和对纵隔的推移愈来愈大,造成严重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病人有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伤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弱,颈部、面部、胸部等处可有皮下气肿。气管显著偏向健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应紧急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排气,然后行闭式胸膜腔引流,抗休克,预防感染。
接下来做一道题目,我们来巩固一下:
张力性气胸病人常出现()
A.皮下气肿
B.纵膈摆动
C.纵膈向健侧移位
D.患侧肺被严重压缩
ACD。解析:张力性气胸气体每次吸气时从裂口进入胸膜腔,而呼气时裂口活瓣关闭,气体不能排出,使胸腔内积气不断增多形成高压,使患肺严重萎缩,纵膈明显向健侧移动,健侧肺组织受压;由于胸膜腔高压,使气体进入纵膈或胸壁软组织,并向下扩散,形成纵膈气肿或颈、面、胸部等处的皮下气肿。
看完以上的讲解,你是不是恍然大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