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

广东援鄂战队广东医护人员自述在湖北重

重大利好!指挥部给全体队员8大福利!不单每日有补贴,连职称考试也推迟了,合格线会放宽!速看→前线你都敢上!职称考试全部通过!

2月21日,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来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院、医院的医护人员登上飞机,奔赴武汉。

截至当天,广东已向湖北派出22批医疗队员,共人。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白衣战士,勇敢“逆行”,千里驰援湖北,奋战抗疫一线。

在武汉和荆州,一大批广东医护人员工作在重症病房里,他们离危险最近,却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一篇篇从重症病房里发出的“医线日志”,记录着对患者的关爱、对亲人的思念、对胜利的信心,传递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温暖力量。

关键词全能

穿上防护装备就要尽量“用够本”

讲述者: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黄鹏

黄鹏

2月18日,来到荆州抗疫第八天,我医院ICU值白班。我们分两个医疗小组,值班时间从早上8时到下午6时。

上午查完房,医疗组有个上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了右侧气胸,压缩40%,一旦发生张力性气胸,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当时,听到有人问:“怎样请外科医生过来做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我可以做,这样可以减少使用一套防护装备。”我主动说。

其实,医疗队的每位队员都知道要尽量节约防护物资,一旦穿着防护装备进去病房,就要尽量“用够本”。为了“用够本”,每位队员在上班前,都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有些“憋功”不够自信的,还穿上了纸尿裤。ICU病房里感染风险高,我想着本来我也是要进去的,这医院外科医生感染的风险。

这时,我隐约看到在旁边办公的一位女医生脸上略微惊讶的表情。她可能在想:“急诊内科医生还会做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啊?”报名支援湖北时,只写了科室,其实我是急诊外科医生,之前浏览了一下医疗队员信息,我应该是队里唯一外科方向的。因为这个,我还跟其他队员开玩笑说,队里要是有外科情况,说不定自己还能有用武之地。

穿好防护装备,镜片还是起雾了。来不及去想办法了,病人还在那等着呢。找了两个护士协助:“帮我开个盐水,我要灌水进去。”两位队友很给力。手术完成还算顺利,患者血氧正常。

从报名来湖北支援,到被选上,直到现在,心情依然很激动,所学技能派上用场是开心的,被病人需要是幸福的。赴荆州当天下午,我和父亲简短地通了电话,告诉他当晚就要去支援荆州。父亲简单叮嘱:“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你,应该去!”

关键词关怀

病人也需要心灵的抚慰

讲述者:医院护士姚典业

脱下防护口罩后,姚典业脸上留下一道道印痕

早晨的一缕暖阳,唤醒了江城。今天是来到这里支援的第8天,冰雪融化,一路顺畅,我如约返岗,因为我知道,阿伯阿姨们在等着我。

我们医院西院区六楼东。经过简明扼要的交接班后,我接管了病区的4号房,病区中的重症监护室:6个危重患者,其中1个气管插管,5个无创呼吸机;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任务很艰巨,但我知道,我的使命,就是要让阿伯阿姨们安全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

41床阿伯,气管插管,随时准备密闭式吸痰管,为减少反复穿刺和治疗,我们给他留置了深静脉穿刺导管和尿管。同时,为避免意外受伤,还需要对他进行手足固定,可能会有些不舒适,但我相信如果他醒来,一定会理解我们的做法。

42床的阿姨,持续使用无创呼吸机。在协助她吃午餐和饮水后,她望着静脉输入的拜复乐,问我:“护士,这是什么药啊,颜色很好看嘛。”“这是给你消炎的,让你的呼吸更舒服。”在跟她做了简要解释后,她低声问我:“护士,我可以刷牙吗?我已经5天没有刷牙了。”

考虑她的氧合情况,不适合长时间脱氧,所以我给她做了一次口腔护理。她很开心,终于可以口气清新了。而后,她对我说,头发也好些时间没洗了。我安慰她说:“我给其他阿伯阿姨换完药,就给你洗头。”她竖起大拇指,向我致意。此时,我体会到,解决病人的需求,就是做好点点滴滴,病人不仅需要解除病痛,也需要身体和心灵的抚慰。

交班后,当我脱下“作战服”时,发现内衣已全部湿透了。脱下紧扣的防护口罩,曾经细嫩的脸庞上留下累累伤痕,但我却不在意,因为我知道,只要阿伯阿姨们能早日康复,我就心满意足了。

关键词温暖

患者的“谢谢”像春寒中的暖阳

讲述者:广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高元妹

驰援武汉的高元妹(右)

这些天,工作连轴转,每天6时多出门,直到晚上八九时才回到住处,一天医院。当前,疫情进入胶着拉锯阶段,每日新收多位危重症患者,工作压力不小,但心里深知,这或许就是曙光来临前最后的黑暗。

我和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工作,每天紧紧盯着危重患者的情况,最大的心愿便是他们能够康复。前两天,最让我欣喜的一件事是,我管理的一位新冠肺炎重症孕产妇成功转出ICU。

这位孕产妇感染了新冠肺炎,剖宫产术后转入ICU,她之前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术后出现心衰,是我到武汉后收治的第一位孕产妇患者。

有以往的经验和团队的力量,我们有较大信心。但产妇显得很不“淡定”。从进入ICU那刻起,这位产妇就非常抗拒,强烈要求离开这里。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我们穿着防护服的样子、周边躺着的危重患者、与家人隔绝的环境……这些让她产生了恐惧。

于是,我和队友们轮流去安慰她。我们拉着她的手,不停鼓励她:“你现在的条件不能离开ICU,你刚做完手术,又感染了病毒,我们要保障你的生命安全。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同样希望你尽快离开ICU。”

或许同为女性,彼此之间多了一份亲近,我每天只要有空就和她聊天,同她说明目前的治疗情况、下一步的治疗计划,用专业知识打消她心头的恐慌。

渐渐地,她不再抗拒在ICU接受治疗。由于治疗及时规范,这位产妇只在ICU住了2天便情况稳定,可以转出。离开时,她紧紧抓住我的手,不停道谢。

“谢谢你们,谢谢!”这样的话,我从医多年听过无数遍,可在疫情笼罩的当下,这两个字就像春寒中的暖阳,驱散连日来的疲惫与忧虑。

关键词使命

拼尽所有努力不留一点遗憾

讲述者:中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主管护师罗文君

罗文君

在20年的护士生涯中,我一直参与儿科重症的临床一线工作。2月6日,当得知需要有重症监护室经验人员支援武汉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去,所以第一时间向科室递交了申请。

医院西院区西14区。这是一个新开的重症病区,我作为护士长,参与了开区的筹备工作。在新病房开区的短短4个小时,我们接连收治了18个危重病人。

我深知,救治一个病人不仅仅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更是给予一个家庭新的希望。我在心里默默鼓劲:“无论如何,我要拼尽所有的努力,不给自己留下一点遗憾。”

2月10日,我们组的护理人员正式进入西14区重症病房开展护理治疗工作。我发现病房、缓冲区等区域需要加强感控工作,为降低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风险,保障全体医护人员安全,我带领一部分人员对病房开展消毒隔离工作,对病区缓冲区、病房工作间、仪器间等区域进行消毒。

2月13日下午3时,病房里31床75岁的阿伯紧急上呼吸机,为减少暴露,我们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为他吸痰。因为病区里有来自不同病区、医院的护士一起工作,蔡敏护长发现很多护士对呼吸机的护理、密闭式吸痰的操作不熟练。当她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们相互对视一眼,马上换衣服进到病区里,来到病人床边,进行床边实操示范。

在接管病区后的这段时间,许多患者的情况渐渐好转,这大概是我们一起努力后,交出的第一份满意答卷。但我知道,工作才刚刚开始,不能有懈怠和自满,而要踏踏实实工作,坚持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为患者服务,用最努力的态度为患者解除痛苦。同时,保证病房工作安全,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平安回家。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

谢谢白衣战士的勇敢“逆行”!

愿你们早日平安凯旋归来!

来源:南方+

编辑:李滢、朱晓华、梁杰祥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前线你都敢上!职称考试全部通过!

自制口罩靠谱吗?如何延长“口罩寿命”?疾控专家告诉你!

最感人的送别,8岁女儿为出征医生爸爸歌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oshis.com/kfxqx/4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