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

CSCO第壹现场消融治疗贯穿肝

为了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师专科领域学术水平及临床专业技能,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年CSCO学术年会于年9月25-29日在线上展开。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作为其中一员,独家承办官方。

本期,我们隆重邀请到了医院徐健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人、并邀请医院范卫君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翟博教授和山东第一医院叶欣教授莅临直播间,参与,围绕肿瘤治疗前沿进展讨论,分享临床见解和真知灼见!

徐健教授

医院介入手术中心主任、放射科副主任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分会常委、青委会主任委员

消融治疗创伤性小、重复性好

肝癌患者获益确切

范卫君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肿瘤消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呼吸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学会任职: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获得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中国名医百强榜肺癌综合介入治疗名医

岭南名医录介入名医

徐健教授:请问消融治疗目前在肝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与外科切除相比,局部消融究竟有何优势和不足?临床实践中您会基于哪些标准选择局部消融治疗?

范卫君教授:消融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始于年,随着近些年来的大量探索研究和临床实践,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早期肝癌,已和外科切除处于同等地位,甚至对于≤2cm的肝癌,消融治疗已成为首选。相关前瞻性研究已证明,消融相比外科手术治疗,在患者总生存期(OS)延长方面可实现与外科手术同等的获益,且消融具有创伤性小、重复性好、价格低及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

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消融已作为治愈性手段之一;对中期肝癌患者,大量研究证据也表明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相比单纯TACE疗效更好。可见消融治疗已贯穿肝癌的早期到中期。甚至对于部分晚期患者,消融也可与TACE、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进一步降低肿瘤负荷。作为肝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消融在肝癌的治疗应用中将会更具价值和意义。

探索靶免联合治疗

消融助力肝癌患者全程管理

翟博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

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PI

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培训专家组副组长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分会肝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健教授:请问您在临床上是否会考虑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消融的方法?评估的标准有哪些?未来局部消融治疗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探索的领域和方向?

翟博教授:自年索拉非尼上市以来,与外科手术、TACE及消融等局部治疗技术共同丰富了肝癌患者的治疗框架。局部治疗,无论外科手术、TACE还是消融,都无力解决威胁患者生命的最主要因素——复发和转移,而这正是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优势所在。

但是,综合现有临床数据,单一应用TKI靶向药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未获得理想中的治疗结局。尽管二者联合应用获得了2倍以上的ORR,但是这样的数据显然也无法令人满意。近年来,介入学者将TKI靶向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TACE或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相结合,获得了令人振奋的临床数据,ORR甚至达到近70%。但是很遗憾,与外科切除、肝移植并称三大“局部治愈性治疗技术”的局部消融则罕见与TKI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报道,实在令人费解。

对于早期肝癌,局部消融完全有潜力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中期肝癌,联合TACE或HAIC等技术,局部消融仍然有潜力获得与外科切除相媲美的治疗结局。但是,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消融手段还未纳入现有的临床治疗规范和专家共识等指导性文件。但已有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表明,消融治疗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极具潜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肿瘤完全坏死率较低的TACE或HAIC相比,消融技术更有底气接过外科切除大旗,成为中晚期肝癌局部治疗的领军者。由于中晚期肝癌特有的复杂性,单一技术无力承担治疗重任,必须坚持消融、血管介入等局部治疗与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系统治疗的有机联合和协作。与介入、靶免等治疗后只有10%-15%患者实现“外科临床转化”不同,“消融转化”可能受众更多、更符合“临床转化”的研究初衷。

我们相信,未来在相关机构和生物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包括局部消融联合靶向+免疫在内的联合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必将越来越丰富。假以时日,一定会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科学规范、易于普及的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模式,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消融成为肝癌肺转移的有力武器

显著提高患者获益

叶欣教授

山东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山东省肺癌研究所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CSCO学会任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微创治疗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专家组肺部肿瘤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消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山东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协作分会主任委员

徐健教授:请问您和您的团队是否有一些肺癌消融治疗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对于肺部转移瘤,哪些消融手段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叶欣教授:前期我和范卫君教授、翟博教授共同制定了《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的专家共识》。肝癌患者无论经过何种治疗,预后往往取决于肝功能及肿瘤远处复发和转移情况。复发患者可以重复消融治疗,但无法反复手术;对于发生寡转移(≤2个脏器且≤5个转移/复发病灶)的患者,消融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式。肝癌肺部寡转移患者,单侧肺可一次消融2~3个病灶,双侧肺转移灶或>5cm的病灶可分两次消融。这一治疗方式有助于肝癌患者实现术后治愈、延长生存期,已成为晚期肝癌转移后治疗的有力武器。

对于肺转移患者,消融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少,仅有气胸、出血等。消融后联合TKI药物或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期待随着未来这一技术在基层的普及,更好造福于肝癌肺转移患者,为肝癌长期生存贡献消融工作者的力量!

最后,大会主持徐健教授对各位参会专家同仁表示感谢,随后总结到,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共同深入学习和交流了消融治疗在早、中、晚期肝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也期待由范卫君教授、翟博教授和叶欣教授共同制定《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的专家共识》尽快推出,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意见和可参考标准,让更多肝癌患者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结合,获得更好生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oshis.com/csxqx/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