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急救线上
——思礼卫生院医疗救治团队通力合作抢搭生命通道
三月下旬的一天,万洋山下,天灰蒙蒙的,风寒意依然。
这天早上八点,医院:“医生!他胸闷难受,快给先看看”神色略显慌张。
正值预检分诊的全科医生宋翠翠闻讯上前查看,发现病人才32岁,但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随即将其送往内科门诊,又电联了心电图、化验室。护士紧急准备急救药品。
内科主任王绪才,临危不乱,冷静地分析病情。
心电图、化验室的医务人员迅速就位,给临床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和化验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夹层、气胸、肺部感染、中毒诸种可能性中,患者属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因缺乏血液供应使得心脏功能严重受损,随时会出现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对症施治,需要紧急把阻塞的血管扩张开来。而卫生院暂时无法完成这一介入手术。
——立即转院!王主任当即决断。
即刻与市第二医疗集团总院联系,请求开通绿色通道,火速转入市二院治疗。
同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明利弊:转院,绝不是见死不救,一推了之,而是为患者拓宽生命空间。
本院的辅助治疗迅速展开:吸氧,嚼服0.3g的阿斯匹林,静滴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个个高速运转,人人尽职尽责;诊断准确,严谨有序,有条不紊,为介入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为挽救患者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分分秒秒。
当天午时,市二院传来消息:患者已顺利做了球囊扩张手术,转危为安,病情稳定。至此,思礼卫生院医疗救治团队不辱使命,又一次打通了濒危病人的生命通道。
守护生命,“救”在身边!一起为思礼卫生院的医疗团队点赞!
健康科普小知识
心梗是怎么发生的?
你知道心梗是怎么发生的吗?
我们知道,冠心病就是血管里长斑块了,慢慢的斑块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把血管长满了,血管堵死了,这就是心梗吗?
其实,大多数心梗都不是这么发生的。当血管粥样硬化发生之后,血管壁开始变得凹凸不平,血液里的脂肪、钙等就会残积在这些缝隙里,凹陷的地方不断沉积。血液在坑坑洼洼的血管里流动,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遇到路宽的地方就一马平川,遇到狭窄的地方,就会交通堵塞,瘀滞不前了。这时候,如果身体因为特殊的情况,如情绪激动、过量运动。。。导致肾上腺素短时间内快速的分泌,血压就会升高,心率就会加快,心脏就会被迫加速干活,血液就会像被鞭子抽着一样,拼命的往前冲。
我们都知道,慢工出细活,一旦快了,就容易出错,血液在路过这些坑坑洼洼的位置的时候,来不及减速,巨大的冲力就把血管内这些小土包,给它冲破了,这就叫斑块破裂。斑块破裂之后,小土包里面的这些杂质就纷纷流进了血管。这血管里破了可是件大事,于是血管里自我修复的小团队就来干活了,如凝血因子、炎症细胞、血小板就纷纷赶过来,堵住血管破裂的这个地方,就好像我们的手指流血,一会儿就自己结痂了,血管里的破口也很快就修复结痂了。但是问题也来了,结痂会导致本来就狭窄的血管,雪上加霜,瞬间形成血栓,堵住整根血管,血管彻底干涸,远端的心肌细胞就彻底的断水断粮了,这个就叫心梗。
人断水之后,能活3天,断粮之后,能活7天,心肌细胞也是这样,心梗之后每耽误1秒,就会多死1堆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又不能再生,死1个少1个,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心梗之后要争分夺秒,及时就医,越早开通血管,术后心功能恢复就会越好。
那么怎样及时识别心梗呢?原则上,如果你胸闷、胸痛,部分病人会出现上腹部、下颌、颈部、左上肢及背部疼痛,如持续超过20分钟不缓解,一定要高度怀疑心梗,第一时间拨打,然后保持安静平躺,不要焦虑,注意不要私自用药,以免适得其反,因为胸痛原因太多,可不一定是心梗哦!
文字提供:内科李欢欢
编辑:成凤凤
济源市思礼卫生院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