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

柳庆和大夫有一种胃痛胃胀源于你爱生气

莫生气

气在头上不想吃饭,你有没有这个体会?

老人家说生完气后不可以立即吃饭,那叫「下气饭」,吃了对身体不好。这是什么道理呢?

「气」是中医最深奥的一个字。搞懂了「气」,日常养生不会太差哟。

你看,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气都气饱了」「气得我吃不下饭」「气得我昏过去」「气得我发抖」「气得我浑身无力」……

这些都在说明,人一旦生气了,五脏六腑均受影响:

较轻程度的脸红、目赤;较严重时候的面色铁青;

程度较重的有胃痛、头昏、头痛、手发抖、全身发抖等;

怒到极点,我们的情绪难以控制,行为失去理智,嘴巴乱说话;

最严重的莫过于血管破裂,如果是脑血管破裂则相当危险。

所以,生气后立即吃饭很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情况,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受影响了。所以,老人家就让你先缓一缓,别着急吃饭。

同理,我们的家长啊,孩子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跟他们置气,不然对大家的健康都不好。

回忆起看古装剧的时候,老爷教训不孝子,夫人担心老爷昏过去,都会在旁劝诫「别动气」,那是体内哪里动的气呢?

肝。

中医的「肝」,不仅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主疏泄气机的脏。

肝失疏泄,气机就失常了。比如我们的成语「怒发冲冠」,形容人极度愤怒。

中医讲「怒则气上」,肝风内动,血随气行,生气时脑部血压骤然升高,压力过高则会「爆血管」,俗称「中风」。

中风是比较极端的程度。那么,程度较轻的因肝气不舒而导致的脾胃不适有哪些症状呢?

1.胃痛胃胀,嗳气

有些人经常会胃痛胃胀,伴有嗳气、呃逆。这是中医所讲的「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结而横逆犯胃,导致胃部出现不适症状,还可能伴有胃酸反流、不思饮食、情绪抑郁或烦躁等情况。

2.腹泻,大便前干后稀

如果到了经常腹泻、便溏不爽(拉不干净感),或大便时干时稀,或前干后稀,或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则是肝气不舒到了伤及脾的程度。

肝脾是一对关系非常密切的脏器,好比大自然中树木与土壤的关系。树木可以固土、防风固沙,土可以承载木的生长。

东汉张仲景在《金匱要略》提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其实,字面上的意思只包含了一层: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肝木横逆乘脾土——当先实脾。

它们之间的关系远不止于此。

当饮食失去节制、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失健运,脾土反侮肝木,肝失疏泄——实脾的同时应疏肝。

肝脾的关系,简单说大概是「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也不好,我不好你也别想好。」

所以,当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又有胃痛胃胀、大便不好这些情况时,往往要考虑肝脾不和证。

那么,肝胃不和、肝脾不和多见于哪些人呢?

当然是爱生气的人啊。

「百病生于气」,爱生气或爱生闷气的人常常出现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证。两者相比,生闷气对人体伤害更大。

有些人有脾气就发出来,过了也就好了;而爱生闷气的人,那股气郁闷在体内久久不去,当然对身体伤害更大咯。

一个人的情绪长期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身体会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早期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到了中期,可能查出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因气滞血瘀,气血凝聚而成的各种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

到了晚期,因气血瘀滞与寒湿交结而成各种肿瘤,尤其是与长期不良情绪极其相关的甲状腺癌、肝癌、乳腺癌等。

其实,因肝气不舒而导致的身体不适有很多,例如痛经,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眼睛酸胀,偏头痛等,大家应该都有了解。

而肝气不舒与脾胃的关系,或者说情绪与脾胃的关系,则被大多数人忽略。「脾胃为后天之本」呀,请大家多多照顾。

明医简介

柳庆和大夫

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们离自然越来越遥远,寻求生活方式与心灵的回归、健康长寿,才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

长于用中药、手法、养生法等综合之法治疗各类内、儿科疾病,对脾胃疾病、胃炎、胃溃疡、口腔溃疡、便秘、疳积、厌食、发育迟缓、颈椎病、失眠等。对感冒及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脾胃病

小儿病

体质调理

出诊时间:周二~周日10:00~18:00

出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oshis.com/yjxqx/832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