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由胸骨、肋骨和胸椎构成。后方的胸椎提供了大部分的支撑力。肋骨间有肋间肌和血管神经丛。肋骨分别与后方的胸椎和前方的胸骨通过关节相连接。这些关节使呼吸运动得以进行。胸廓是密闭的、可扩张的。肋骨和膈肌的协调运动使胸腔内产生负压,从而可以进行肺通气。
胸廓上部前方有锁骨和锁骨下血管覆盖,上部侧面有肩关节和腋神经、腋血管覆盖,而背面则有肩胛骨覆盖。
胸骨柄、第一肋骨和第一胸椎体连接形成胸廓上口。剑胸关节、第七至第十二肋骨软骨、第十二肋骨及第十二胸椎体链接形成胸廓下口。胸廓下口比胸廓上口大很多。胸廓上口向上即为颈部,胸廓下口经膈肌与腹腔相隔。
壁层胸膜是胸壁的最内层,脏层胸膜是覆盖于肺脏表面的浆膜。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门处想延续,形成密闭的胸膜腔。正常生理状态下胸膜腔含有少许浆液,在呼吸运动时壁层和脏层胸膜两者可相互滑动。病理状态下胸膜腔可扩张容纳液体、血液、脓液或气体。左、右两侧的胸膜腔是完全独立的。此机制可避免单侧胸腔损伤引起双侧气胸。
左、右两侧胸膜间是纵隔,内含胸腺、心脏、气管、食道、动脉弓等重要结构。
年前希波克拉底描述了脓胸的表现:持续的、日轻夜重的发热,大量出汗,咳嗽。他同时提出了一种开放引流方法:大约在发病后两周时,让病人坐在稳固的板凳上,助手抓紧病人的手,然后摇晃病人的肩膀并仔细辨认哪边有晃水音,有晃水音的那边就是患侧,并在该侧作一切口进行引流。此法被沿用了超过两千年。
开胸手术一直被认为是外科医生的禁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致命的气胸风险。随着二十世纪初正压通气的发明,气胸不再是胸部手术的禁忌症,开启了胸腔手术的新时代。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手术视像设备具备的很高的清晰度而且变得小型化,单肺呼吸麻醉技术已成熟,使得胸腔镜下胸腔探查不再困难。更重要的是,灵活轻便的切割吻合器被成功开发应用,这种切割吻合器可已胸腔戳孔置入并进行活检、肺组织切除。胸腔镜迎来了爆发性的应用。一夜之间似乎所有开放式胸腔手术都可以在胸腔镜下进行。
三环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