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CPAPnIPPV的应用指征和撤机指南收集整理。请结合临床进行参考,建议收藏。
一、呼吸治疗技术分类
1一般吸氧
2无创通气(nCPAP,Bipap/Dupap,nIPPV,nHFO)
3常频机械通气(CMV)
4高频机械通气(HFOV)
5体外膜肺(ECMO)
6其它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吸入一氧化氮(NO)
二、上机撤机指征
1.无创通气指征
目前尚无儿童使用NCPAP的统一指征[3]。无论生后何时,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吸气性凹陷、呻吟等症状,吸入氧浓度(FiO2)30%,即可使用NIPPV进行呼吸支持。NIPPV和NCPAP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模式的疗效尚存在争议。早产儿特别是及早产儿建议早期使用CPAP
2.有创通气撤机改无创通气的指征
FiO20.40时血氧饱和度仍可维持在0.90~0.94,通气频率≤25次/min,吸气峰压≤14cmH2O,平均气道压(MAP)≤7cmH2O,呼气末压PEEP≤5cmH2O,且不伴呼吸急促及血气分析结果异常。[1]
建议维持病情平稳至少12h后撤机。
3.无创改有创指征
满足以下任一标准:
(1)频繁呼吸暂停,即可自行恢复的呼吸暂停≥3次/h,或者24h内出现1次需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的呼吸暂停,咖啡因或氨茶碱治疗不能缓解;
(2)低氧血症,即FiO20.40时,动脉血氧分压50mmHg;
(3)急性进展的高碳酸血症,即pH7.25,二氧化碳分压60mmHg;[1]
三、模式选择
1.nIPPV对比nCPAP目前普遍认为,nIPPV要优于nCPAP
(1)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推荐使用nIPPV治疗。相对于NCPAP,NIPPV能显著减少呼吸暂停发生率。
(2)作为初始呼吸支持,对于轻、中度呼吸困难患儿,需要无创呼吸支持时,可优先考虑应用NIPPV。
(3)作为有创通气撤机后呼吸支持,对于机械通气患儿,撤机后可优先考虑应用NIPPV。
2.对于CO2分压高者,使用经鼻高频通气可能有助于肺通气
四、参数设置
1.nCPAP
初始设定
压力:一般为4~6cmH2O,CPAP压力调定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而进行设置:通常为3~8,呼吸暂停(无肺部疾病)为3~4cmH2O,RDS至少保证6cmH2O,但一般不超过8~10cmH2O。[4]
流量:婴儿6~12L/min,儿童8~20L/min
FiO2:根据肺部氧合情况设置吸入氧浓度。
(1cmH2O=0.kPa)
参数调节
(1)经皮氧饱和度低:
每次1~2cmH2O的幅度逐渐增加peep
同时按每次5%~10%的幅度提高FiO2。
(2)经皮氧饱和度正常:
以5%的幅度逐渐降低FiO2。
FiO2<35%时,经皮氧饱和度仍能维持,可按每次1cmH2O的幅度逐渐降低压力,直至2~3cmH2O。[3]
(Dr.Wang认为这点可以探讨,因为目前FiO2>30%即PS使用指征了,所以在FiO2介于30%-35%时即开始下调压力有待商榷)
2.nIPPV
吸气峰压15~25cmH2O,PEEP4~6cmH2O,呼吸频率15~40次/min,吸气时间根据疾病性质设置,流速8~10L/min,FiO%~40%,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4%
五、并发症禁忌证
并发症:常见气胸(气漏、纵隔气肿Dr.Wang建议,压力≤8cmH2O一旦压力需求过高,考虑应用ps)、鼻粘膜损伤,腹胀,循环影响(NCPAP压力达10cmH2O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禁忌症:
(1)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后鼻道闭锁、腭裂等;
(2)休克及呼吸循环系统极不稳定,严重腹胀NEC等消化系统疾病。
六、注意事项
1.无创通气可吞入较多空气,导致胃扩张,但不能因此而停止喂养,可留置胃管,定时抽出残留气体,必要时可保持胃管持续开放;
2.经鼻无创通气的患儿,若病情允许,应每4~6小时休息15~20min,以避免局部组织受压或变形。
3.选择合适的鼻塞。
参考资料:1早产儿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版等
2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
3儿童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4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本平台学术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除非特别声明,发送的所有内容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