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

转作风优环境惊险一场ldquo

近日,在我院急诊科上演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急诊科急救医护团队用熟练的急救知识、扎实的急救技能、默契的团队合作,成功抢救一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

(图文无关)

4月19日8点52分,随着一声声急促的警报声迫近,一辆医院门诊大楼前,“不好,可能是个重病人!”急诊科医护人员急忙推着抢救床围了上去。“无名氏,猝死,心跳呼吸骤停”,正在进行胸外按压的急救医生梁礼堪额头上已满布汗珠。“意识丧失半小时,持续心肺复苏12分钟”,急诊科医护团队一边询问着病情,一边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迅速将病人转运至急诊抢救室。

与此同时,急诊科的所有抢救人员仪器设备均已准备到位。在急诊科章永南主任、罗丹护士长的主持下,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并汇报医务科,医生张乃、杨闯和护士郑莹、吴优、刘琴兰迅速组建心肺复苏团队,分配急救角色。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散大至边缘固定……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予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控制通气、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每隔3分钟静脉推注、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纠酸、抽血化验。抢救快速且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室颤,快!除颤——”“室颤,焦耳双相非同步准备!”“一,二,三,清场!”“继续心肺复苏!”“无脉性室速,继续除颤!!!”“无脉性室速,焦耳双相非同步准备!”“一,二,三,清场!”“继续心肺复苏——”经过4次除颤及持续心肺复苏,患者于9点04分恢复自主心率及呼吸,瞳孔缩小,但仍处于昏迷状态,血压、指脉氧饱和度持续测不出,章永南主任查看病人,发现患者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排除了张力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及心包填塞等情况,指导张乃医师床旁行深静脉穿刺术。消毒、定位、穿刺、置管,一气呵成。经过补液、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等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5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9%左右,保证了脑灌注。于此同时,杨闯医师也完成了病人的导尿治疗。9点30分,经过38分钟的抢救,患者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大家松了一口气。然而心跳呼吸骤停只是结局,接下来病因的寻找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猝死的原因,也是急诊胸痛中心最为多见的“时间窗疾病”,需要紧急处理。章永南主任根据患者心电图、心肌三项、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判断患者暂无急诊PCI指征。急诊医护人员同时联系影像科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携带转运呼吸机护送患者完成急诊CT检查后安全转入ICU进一步治疗。上午10点,急诊抢救室慢慢恢复平静,大家也都早已投入到急诊科其他病人的诊治工作中去了,心电监护的“滴滴”声回荡在抢救室的每个角度,来往就诊的患者却不知就在不久前这里进行的“生死时速”大抢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用我们的双手按出“生”的希望。”这是急诊医护人员共同的信念。

(图文无关)

平时学会心肺复苏,或能救人一命!据急诊科章永南主任介绍:猝死即突然的心跳呼吸骤停,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远超死于自杀、交通事故及白血病等的人数。10分钟内高质量心肺复苏是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及较少并发症的尤为关键的一环。医学上认为心跳骤停意味着血液循环终止,脑细胞对于缺氧十分敏感,心脏骤停4-6分钟内,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能逆转的损伤;超过10分钟,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面临植物人或面临脑死亡。故现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白金十分钟”的说法,也是在强调猝死患者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猝死多发生在院外,普通人掌握心肺复苏术至关重要。而我国面临着心肺复苏掌握率不足1%的窘迫现状,因此,普及推广全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非常必要。近年来,我院急救普团队定期深入学校、机关、社区进行心肺复苏及各种急救知识培训,受益群众数万人,受到好评。(张乃)

?

太险了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简易的操作流程(操作者:急诊科医生刘玉娟)

第一步:初步评估患者

1.判断意识确定现场环境安全,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XX,你怎么了”,确认患者意识丧失,无应答,立即呼救,拨打,取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2.判断呼吸心跳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用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5—10秒确认无搏动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判断呼吸,观察有无胸廓起伏。

第二步:实施心肺复苏(CPR)

1.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左手掌根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手指相扣,左手五指翘起,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成一直线,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次/分,按压后待胸廓充分回弹后再进行下一次胸外按压,按压30次。2.开放气道:患者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快速清理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假牙、义齿等,采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怀疑颈椎损伤时,采用推举下颌法。

3.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吹气见胸廓抬起即可,嘴包严患者的口部,吹2次。

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有无颈动脉搏动;有无自主呼吸恢复。如果没有,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

责编/龙建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oshis.com/yjxqx/666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