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胸外一科刘家宝主任成功为一反复发作的气胸患者实施了我市第一例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
患者小刘,是一名高考在即的高三学生,平时课业压力很重,大年初一就觉得不舒服,胸闷气短,医院检查,CT报告显示“左侧气胸,肺被压缩约90%,双肺肺大疱”。经过详问病史,患者这是第三次气胸发作了。患者慕名到我院胸外一科,刘家宝主任医师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详细讲解了气胸的发病机理。积极安排各项检查,带领科室人员积极讨论,考虑到患者为高三学生,且双侧自发性气胸,保守治疗复发率高,风险大,如出现张力性气胸或双侧气胸可能危及生命,且患者双肺肺大疱,决定行经剑突下电视胸腔镜双肺肺大疱切除术。年2月26日上午进行手术,麻醉在孟香果主任的指导下顺利进行,手术在剑突下25px处取长约px横切口,经肋弓下潜行行隧道进入右侧胸腔,先行右肺肺大疱切除术,因患者两次右侧气胸,右侧胸腔粘连广泛,术中刘主任根据自身丰富经验,有条不紊,分离粘连,切除右肺上中下叶多个肺大疱,并行胸膜摩擦,后经肋弓下潜行行隧道进入左侧胸腔,切除左肺多发大疱,术中在麻醉科的通力配合下,按术前计划刘主任利用唯一单操作孔游刃有余地进行这一高难度手术,完成了双肺肺大疱术,手术时间分钟,术中共出血不到50ml。参与手术的人员对刘家宝主任的高超技巧、精湛技艺及沉着冷静由衷的赞叹,术后患者顺利恢复,仅住院5天就痊愈出院了。
目前业界公认胸腔镜辅助肺大泡、肺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既往该手术一般通过2到4个切口进行。随着胸部微创技术的提高,单孔胸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手术观察孔操作孔均通过肋间的同一个小切口完成。我科已经非常熟练地进行了多例经肋间单孔胸腔镜手术。即使这样,胸腔镜手术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对肋间神经的破坏和挤压,常常导致了术后的慢性疼痛。
刘家宝教授指出:经过剑突下单孔,再做一隧道入胸腔,胸腔镜视野与传统的第6肋间或第7肋间获得的视野相仿。没有肋间的切口,避免了肋间神经的损伤,不引起肋间神经痛。另一个本手术入路优势是:可以通过同一个手术切口进行双侧胸腔病变的胸腔镜手术治疗。但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剑突下切口存在某些缺点:由于心脏的位置,在左侧胸腔进行某些肺段的解剖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肺癌等恶性肿瘤进行系统的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经剑突下切口电视胸腔镜双肺肺大疱切除术是一项新开展得技术,各类文献在去年10月份才开始有陆续报道,且没有具体详细的操作流程,可以说是在实验探索阶段,毫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我院是继河北医大二院、河北医大四院、医院之后省内第四家进行该项手术的单位。在我市尚属首例。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我院胸外一科在刘家宝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学科建设与发展,微创技术早已经迈入省级先进行列。刘家宝主任还担任了石家庄市胸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我市卫生计生委内镜与微创培训基地也在胸外一科的牵头下针对我市及县区成功进行了三期培训工作。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胸腔镜技术处于省内乃至全国胸外科先进水平。
点个赞再走嘛,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