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技能考试至关重要,决定您是否一年通关!
主考官面授安排如下:
配套器材,学会为止!
肺结核:
分5型:⑴原发型肺结核(Ⅰ型);⑵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易致结核性脑膜炎);⑶继发性肺结核(Ⅲ型)⑷结核性胸膜炎(Ⅳ型);⑸其它肺外结核(Ⅴ型)。
1、原发性肺结核: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征,胸片原发型呈哑铃状(特征性)阴影。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最容易并发脑膜炎。呈大小、密度和分布不均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特点)。
3、浸润性肺结核(Ⅲ型):为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X线特点:云雾状改变。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
4、原发型肺结核与继发型肺结核最主要区别:有无肺门淋巴结肿大。
5、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特点:传染性最强。x线厚壁空洞。垂柳症(向患侧移位)。干酪样肺炎:呈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伴有卫星灶)。
6、临床表现:低热、盗汗→结核;(中老年、消瘦、乏力→肿瘤)。肺结核主要呼吸道症状为咳嗽咳痰和咯血(但不是反复咯血)。
7、辅助检查:无论确诊不确诊X线胸片都是肺结核的首选检查方法(特例)。确诊用痰培养结核杆菌。
8、痰结核菌素试验(PPD):注射48~72小时后测量记录结果: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或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为强阳性(+++)。
9、治疗: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联合”是为了提高疗效,防止耐药。
常用抗结核药物:
(1)异烟肼(INH,H):作用机理:抑制DNA与细胞壁的合成。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VitB6对症治疗。
(2)利福平(RFP、R):利福平是广谱抗生素既能治疗结核,又能治疗麻风。
(3)吡嗪酰胺(PZA、Z):不良反应主要为高尿酸血症,故痛风病人禁用。
(4)乙胺丁醇(EMB、E):是抑菌药,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
(5)链霉素(SM、S):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和前庭功能损害。
8、短程化疗:6—9个月,异烟肼(INH,H)和利福平(RFP、R)是绝对不能少的。
九、肺癌
1、分型:中心型起源于主支气管;周围型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组织分型:鳞癌在肺癌中组织学中最常见;女性多见为腺癌;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最差,对化疗敏感。
2、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刺激性咳嗽,血痰。老年人+痰中带血或出血=癌变。癌肿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声音嘶哑。如果压迫颈交感神经出现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症):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瘤(Pancoast瘤),引起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3、辅查:X线:空洞呈偏心性空洞;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心型肺癌可做确诊;周围型肺癌:确诊用经胸壁穿刺活检。
4、治疗: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小细胞癌首选化疗。
九、肺血栓栓塞症(PTE)
1、肺血栓栓塞PTE危险因素:1原发性危险因素(诱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长期卧床易发DVT;继发性危险因素: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年龄为继发性因素的独立因素。
2、临床表现:PTE的症状和体征: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循环系统体征: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第二心音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增粗、色素沉着。三联征+DVP=PTE。
3、辅查:临床上最常用诊断PTE的是CTPA(CT肺动脉造影)。
4、确诊PTE:肺动脉造影(金标准);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银标准)。
5、治疗: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为14天内,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为颅内出血。
十二、呼吸衰竭
1、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确诊依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mmHg,伴或不伴PaCO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二、分类、发病机制
Ⅰ型呼衰
Ⅱ型呼衰
性质
缺氧性呼衰
高碳酸性呼衰
发病机制
肺换气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氧耗量增加)
肺泡通气不足
(限制性通气、阻塞性通气不足)
血气分析
PaO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PaOmmHg,伴PaCOmmHg
常见疾病
严重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ARDS
COPD
治疗
高浓度(35%)
低浓度(35%)
吸入氧浓度FiO2=21+4×氧流量。
十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1、ARDS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因素:最常见原因:重症肺炎。
2、ARDS发病机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根本原因是肺间质肺泡水肿。
3、ARDS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吸氧改善。
4、ARDS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氧合指数(PaO2/FO2):目前临床最常用、最重要的诊断依据。PaO2/F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降低是诊断ARDS必要条件。正常值~,ARDS≤可以认为是ARDS。
5、ARDS治疗: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液体管理:液体入量出量。
十四、胸腔积液
1、渗出液(最常见):最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是胸膜通透性增加,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2、漏出液:最常见的:心(右心衰)肝(肝硬化)肾(肾病综合征)疾病。发病机制: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的增高。
3、脓性胸液:见于严重感染疾病,如金葡菌肺炎并发胸腔积液。
4、乳糜性胸液:主要见于损伤,如:胸导管破裂等。
5、临床表现:有积液不一定有体征,胸水ml可无症状;~ml为少量积液,出现症状;ml,出现呼吸困难,出现症状。X线:少量(~ml)见肋膈角变钝;小于x线不可见。大量(ml)积液见弧形上缘的积液影(呈“抛物线”);纵膈推向键侧。包裹性积液呈“D”字型。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胸腔积液首选的检查方法为:B超(用于诊断、确诊)。
6、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
渗出液
漏出液
病因
炎症
非炎症
外观
草黄色、血性、混浊
无色或淡黄色、清晰透明
比重
1.
1.
Rivalta试验
阳性
阴性
蛋白定量试验
30g/L
25g/L
细胞计数
*/L
*/L
细胞分类
各种细胞增多(中性、淋巴)
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
葡萄糖定量
低于血糖水平
与血糖相近
细菌学检测
可找到病原菌
阴性
积液/血清总蛋白比值
0.5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0.6
LDH
IU,IU提示恶性肿瘤或已并发细菌感染
IU
LDH(乳酸脱氢酶):IU提示恶性胸液。
ADA(腺苷脱氨酶):45IU提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最有帮助;意义最大的)
7、一次抽液不宜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ml,以后每次不超过0ml。
十五、急性脓胸
1、病因:致病菌小儿以金葡菌为主,常由肺炎、肺感继发引起,纵隔向健侧移位。慢性脓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纵隔向患侧移位。
2、体征: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3、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急性脓胸的最基本治疗方法。
4、急慢性脓胸确诊:胸腔穿刺。
十六、慢性脓胸:
首选治疗方法是: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或胸廓成形术。如果该病人并发支扩或肺不张,必须在原有手术基础上加用病肺切除术。
十七、损伤性气胸
(一)闭合性气胸(和外界不通)
治疗:肺萎陷20%,无症状,伤后1-2周可自行吸收恢复,可观察保守治疗;
肺萎陷20%,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临床表现:急促,胸闷。
(二)开放性气胸(和外界通)1、临床表现:最大特点:纵膈(扑动)随呼吸由健侧向原位移动,(即吸气时纵膈移向健侧;呼气时纵膈回复原位,严重时刻移向患侧)
吸气时,键侧低于大气压,患侧=大气压;纵膈向键侧移动。
呼气时,键侧大于大气压,患侧=大气压;纵膈向正中移动,严重的移向患侧。
2、治疗:处理原则:变开放为闭合。
用胸腔闭式引流:气体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液体引流则在腋中线和腋后线6~8肋间隙;
(三)张力性气胸(最危险的气胸也叫高压性气胸)
1、临床表现: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就是张力性气胸
2、急救处理:迅速用粗针头穿刺排气或闭式引流。
十八、损伤性血胸(纵膈向键侧移动,不凝血,)
1、病理生理:不凝血原因去纤维化作用。2、诊断:~0mL为中量血胸;
3、进行性血胸的判断:⑤闭式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ml,持续3小时。必须是持续的,不间断的。
出血出在心包上时造成: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降低、静脉压升高(CVP>15cmH2O或颈静脉怒张)称为贝克三联征,又叫心包压塞三联征。
十九、肋骨骨折
1、临表特点
(1)单根单处肋骨骨折:多见于4~7肋骨,因其长而薄。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最大特点(典型的临表):反常呼吸。易导致创伤性窒息:机制:由胸腔内的压力骤升导致。临床表现:两眼结膜充血,颈静脉怒张,前胸皮肤瘀斑
2.治疗:止痛,固定。
单根单处肋骨骨折:止痛,固定,防止并发症。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固定胸壁。小范围---包扎固定。
大范围—牵引固定。
错位大比较大的—内固定。
面授周周有,特别多!!!
独家面授配套教材,手掌大小,重点加粗!淘宝同步销售。。。。。。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