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

针灸学毫针刺法笔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点击上方名片加   

  针刺角度和深度

  (一)角度

  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刺入。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45°刺入。皮薄肉少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约15°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二)针刺深度

  (1)年龄

  (2)体质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病、久病宜深刺。

  (4)部位

  “春夏宜浅,秋冬宜深”

  

  行针与得气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

  (二)得气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患者有自觉反应:酸、麻、胀、重,有时热、凉、痒、痛、蚁行等,或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

  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针刺异常情况

  

  针刺注意事项

  (一)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事项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于紧张者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年老体弱、针刺耐受程度差、初次针刺者,应使用卧位针刺,且不宜强刺激。

  3.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应慎刺。

  (二)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注意事项

  1.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此外,怀孕期需要针刺治疗者,应注意精简针刺穴位,不宜使用强刺激手法。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则应慎用针刺。

  2.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的腧穴一般不宜针刺。对于不能合作的小儿,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三)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部位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1.颈项部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针刺颈部的天突穴时,应注意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避免刺伤气管、主动脉弓,针刺人迎穴要用押手拨开颈总动脉、缓慢进针。针刺项部的风府、哑门等腧穴,要注意掌握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刺伤延髓。

  2.眼区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针刺眼区的睛明、承泣、上明、球后等腧穴,应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缓慢进针,仔细体察针下感觉,避免使用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出针时动作轻柔,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止或减少出血。

  3.胸胁、腰背部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创伤性气胸。对此症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腹部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上腹部近胸部的腧穴不宜深刺或向上斜刺,以免刺伤胃、肝或心脏。针刺下腹部腧穴时,应了解患者膀胱充盈状况,如有尿潴留时要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避免误伤膀胱。对于妇女,应注意询问其怀孕情况。

  (四)不宜针刺的疾病

  1.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2.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帮忙点个赞和在看!

我们会持续会大家分享有用的课程和资料,

爱你们的小编!

之筱

我会持续为大家带来优秀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oshis.com/yfxqx/7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