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气胸背后的危机(二)
确实,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只是胸片上的一点点“积液”,最后险些要了那个患者的性命。
患者病情危重时常不会轻视,这理所当然,当危险消除后,往往会放松警惕,这是人们的习惯思维。气胸也是,气胸有时非常凶险,医院经过观察后,病人的症状并不想象那么重,或经过治疗后有了明显好转,就会慢慢放松警惕,背后潜伏的危险同时也很容易被疏忽。再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
我还是住院医师时候,病房里收住了一位气胸的患者,大约三十几岁的男青年。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突然起病,胸闷气促,伴有明显的左侧胸痛(与呼吸有关),也就是说,吸气时有明显胸痛。急诊胸片检查发现左侧有50%左右的气胸,于是收入院。
入院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还算稳定,除稍有胸闷外,没有其它不适。再仔细看看急诊室拍的胸片,发现肋膈角稍稍有点钝(正常是尖锐的),提示可能有极少许液体,我在上一期日志里也讲过积液产生的原因,这点积液在气胸患者身上也算很正常。只是我有过类似的经验教训,所以很不踏实地提醒了管床医生:要注意观察,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是血液,理由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患者的肋膈角会变钝吗?是正常负压减少引起的积液吗?遗憾的是,他没有引起重视。
第二天,管床医师带领进修医生和实习同学到了患者床边查房,非常耐心也非常自信地给他们上了一堂关于气胸的课,向他们分析病情、气胸的发生机理、气胸的分类……经过一天的治疗观察,患者情况很稳定,胸闷气促也明显减轻。管床医生还在介绍,说患者胸片上的肋膈角会变钝,是因为胸腔内的负压消失,所以胸膜腔分泌的少量液体不能被迅速吸收,造成胸腔内有少许的液体积聚,时间越多,液体也会越多,不要惊慌。分析完病情后,就打算亲自做胸腔穿刺引流术。
先确定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麻醉后,穿刺针逐层通过皮肤、皮下组织、胸部肌肉,最近进入胸壁与肺之间的腔,当胸腔穿刺针刺入患者胸腔内后,积在胸腔内的气体开始非常顺利被抽出体外,胸腔内气体就慢慢减少了,肺就自然就会随之复张,患者感觉也好多了。然后,随着气体不断抽出,几分钟后,针筒里出现了新鲜的不凝固的血液(不凝固的血是胸腔内出血的标志,穿刺造成损伤抽出血是会凝固的,令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继续抽,血越来越多。在床旁目睹这一情景的亲属也吓坏了,非常激动地用手指着主治医师的鼻子指责:你不是说只是气胸吗?这会儿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血?肯定是被你穿刺破的!推搡之下,这个医生还差点挨了打,后面的事不在这里的多谈了。
这两个真实的案例给了我们有什么启示?
1.二例病例都是因为对气胸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的认识不足。胸片上一有少量积液,就必须想到还有胸腔内出血的可能,必须尽早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同时必须严密监测病的血压和生命体征。
2.在患者床边分析病情时,不要过于肯定,分析要有余地。
3.作为一位医师当患者病情较轻或好转时,在疾病没有完全治愈前,不能放过任何细节,不能粗心大意。
还是那句话,胸腔是密闭的,无论渗血或者单纯的积液都无法从体表可见,二者又很难从胸片得到明确的判断。再遇到气胸患者时,是不该多留意一下胸腔积液的情况?
(本文作者:宁波一院宗建平)
欢迎大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