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
为危重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
记省级重点医院急诊医学科
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同时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一个又一个急危重症病人,在这里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救护车短促的警笛声、急救床急促的滚轮声、医生护士匆忙又坚定的脚步声、病床前监护仪器的滴答声……医院急诊医学科,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生死时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悄悄地把病人的安危放在了心中。近年来,医院急诊量达10万/年,每年抢救各类危重病人6千多人次,占全市危重病人的70%以上,抢救成功率达98%,处于全省先进行列,逐步建设高规格的院前急救、院中急诊和畅通的院内危急重症绿色通道,成为湘北鄂南百姓的生命“守护神”。每一次成功救治
都是技能与设备的完美结合
急救车的到来预示着一场战役的开始。94岁高龄的陈嗲在家中突然晕倒,家人拨打将其紧急医院救治。这并不是陈嗲第一次晕倒,他还有耳背、胸闷、出气不赢等症状。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病人年龄高,我们考虑其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马上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易峰介绍,病人情况危急,随时可能发生猝死,医院心内科安装心脏起搏器。
医院急诊医学科是湖南省第二家能够开展心内心脏临时起搏的急诊系统,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对医生医术要求极高,只能凭借专业技术经验进行盲穿。经过消毒、铺巾、穿刺、置管、放置电极、测试、固定,一气呵成。经过十几分钟紧张、有序的操作后,易峰团队顺利为患者植入了临时心脏起搏器。
当心电监护仪显示为起搏心律、心率均正常后,患者不适症状迅速缓解,转危为安,随后被送入心内科进一步治疗。
患者胡某,中年女性。系某旅游大巴翻车后,群体受伤事件处理的一名患者。因车祸后半小时由送入我院。查体发现患者血压80/40mmHg,SPO%,全身皮肤冰凉,双侧胸壁明显皮下气肿。医院急诊外科主任柏宋磊查看病人后当即指示“患者车祸外伤,入院以处于休克状态。双侧胸腔皮下气肿明显,存在双侧胸腔血气胸,需马上置管。”在柏宋磊主任的指导下,急诊外科王浩医生立即在床旁对患者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
并且立即建立深静脉通道,积极扩容补液。经积极处理后,患者收缩压升至9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平稳送入ICU进一步治疗。
当日医院急诊医学科同时共接诊5名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年纪大,多发伤,多器官系统受累,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多名患者合并双侧血气胸、骨盆骨折、胸腹部闭合性损伤。
急诊医学科立即成立创伤抢救小组,对各危重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盆附带外固定、骨折外固定、体表伤口加压止血包扎及清创缝合等一系列救治,5名危重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转病房进一步救治。
医院急诊外科目前能够有效开展群体性多发伤救治,胸腔闭式引流、骨盆附带外固定、骨折外固定等。
急诊创伤整形术如面部清创整形术、皮瓣成形术、手指V-Y皮瓣及手指残端修整术等术后瘢痕小,美观度高,效果良好。
浅表肿块切除术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纤维瘤的切除,术后恢复快,伤口隐蔽。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均能常规开展。
急救,是一场现代医疗服务与时间的赛跑,与医疗技能、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设施紧密相关。
近几年来,医院以超前的意识、前瞻性的眼光抓诊疗设备建设,目前急诊急救医学中心拥有完善的先进医疗设备,包括进口有创、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气机、中央监护系统、心内临时起搏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血液灌流机、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可视喉镜、泌尿系结石碎石机、振动排痰仪、快速血气生化分析仪、快速床旁肌钙蛋白脑钠肽测定仪等高端先进设备;有监护型救护车16台,均配备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便携式呼吸机、气压止血带、麻醉咽喉镜等车载设备。其中负压型救护车3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市率先引进首台危重症病人抢救手术车,配有高端呼吸机、手术无影灯等医疗设备,可为危重症病人紧急抢救,是当前湖南省内配置最高端的移动ICU,耗资资多万元。
每一次赛场闪耀
都是人才与管理的齐驱并进
年湖南省中青年急危重症疑难病例演讲比赛总决赛勇夺桂冠;
年湖南省中青年急危重症疑难病例演讲比赛总决赛最佳病例奖;
年湖南省医学会第三届院前急救技能大赛以绝对优势荣获团体第一名;
年湖南省中青年急危重症临床技能知识竞赛勇夺桂冠……
无数次的省、市级赛场上,医院急诊医学科代表队都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为了这一刻的自豪,急诊医学科团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努力。也凸显了学科在培养和打造高素质人才团队上的卓越成效。
医院的窗口,医院最紧张、最忙碌、最劳累的一线科室之一。一旦有伤亡重大的突发事件,急诊科就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从接到报警中心的出车电话开始,到抢救完最后一名伤者,每位医生和护士都是这台机器上的一个零件,甚至是24小时连续工作。而为了让机器顺利运转,“零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抓好急救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老百姓放心的团队,科室每年都派骨干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同时,医院、医院、医院教授来院授课指导。
除此之外,急诊科先后与心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等合作组建岳阳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逐步发展成特色鲜明的岳阳市区域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了紧跟国际发展动态,科内在全省率先成立5个专业亚组:呼吸管理组、循环监测组、泌尿系结石碎石组、中毒血液净化组、急诊创伤组,在全省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医院的前列。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挽救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无缝隙对接,畅通绿色通道,医院于年在全市率先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危重症救治进行有机整合,统一管理,组成急诊急救网络体系,形成了湘北地区技术力量最为雄厚、规模最大的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以及危重病人救治为一体的急诊急救医学中心。
每一个坚强身影
都是为生命奔跑的“绿衣天使”
家住云溪的28岁小伙李华(化名)因为琐事和家人吵了一架,一时之间想不开的他,拿起家里的一瓶百草枯,拧开喝了两口,想要一死了之。被家人发现后,医院救治。当闪着警报的救护车到达医院时,急诊医学科的血液净化设备已经准备充分,病人迅速被推往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百草枯被民间称为“死神”,没有特效药。
经过医院急诊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悉心照料,小伙子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生命。
“与死神抢时间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对任何一个心跳呼吸骤停、心肌梗塞、严重多发伤、重症中毒、严重心律失常、胸痛、卒中等急危重病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从不轻言放弃。”具有多年急救临床经验的易峰感叹,急诊医学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为生命奔跑的“绿衣天使”。
记者了解到,目前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训练有素、责任心强、享誉省内的优秀急救队伍,国家级学术委员1人,省级委员9人,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及市级质控中心主任1人,共有医务人员人,医生53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2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1名,在读博士1人。
科室主任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省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岳阳市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岳阳市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部急诊内科主任袁旭光主任医师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岳阳市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急诊超声、脑血管病以及各类危重病的救治,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东院急诊科主任医院进修深造,擅长于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南院急诊科主任段凯曾在首都医科医院及医院进修学习,9年参加全国急救技能大赛获湖南省赛区第一名,年参加湖南省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中青年急危重症临床技能知识竞赛荣获全省第二名,医院十佳医师荣誉称号;
急诊外科主任柏宋磊现为湖南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院前急救与创伤学组委员,曾在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于各类急危重症病人及多发伤的救治……
有着人才和技术强力支撑的医院急诊医学科,把工作重点放在各种急危重症救治工作上,常规开展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支持技术在全市领先,而各类床旁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经皮气管切开、床旁超声介入与治疗、急性中毒救治(尤其是有机磷农药、百草枯中毒等救治)、毒蛇咬伤救治、床旁心内心脏起搏等关键性急救技术在全省领先,而泌尿系结石碎石技术更是全省急诊科中唯医院。
“我们预计用3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全省领先的急诊急救精英团队。”展望未来,易峰表示,急诊急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做到有求必应,有病必治,急病人之所急,救病人之所难,用细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病人撑起生命的保护伞,开辟出生命急救的“绿色通道”。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金河责任编辑:张萌一审:曲找回二审:谭振华三审:曾敏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