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损伤
重点难点
掌握
气胸的概念、分类和处理原则
熟悉
肋骨骨折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血胸的概念及处理原则
胸部损伤的紧急处理原则
了解
连枷胸、气胸、纵隔扑动、血胸、急症室开胸的概念
电视胸腔镜在胸部损伤、脓胸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概论
一、胸部损伤概论
1.胸部的基本结构是骨性胸廓支撑保护胸内肺和心脏大血管等脏器,是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重要部位
2.正常胸膜腔双侧均衡的负压维持纵隔位置居中
一侧胸腔积气或积液,直接压迫伤侧肺,还会导致纵隔移位,使健侧肺受压,并使腔静脉扭曲影响血液回流,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二、分类
(一)根据暴力性质
1.钝性伤:减速性、挤压性、撞击性或冲击性暴力所致
2.穿透伤:火器或锐器暴力所致
(二)根据严重程度
1.快速致命性胸伤:主动脉破裂、心脏破裂、心脏骤停、气道梗阻
2.早发致命性胸伤: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脏压塞等
3.潜在迟发致命性胸伤:连枷胸、食管破裂、肺挫伤、心脏钝挫伤等
三、紧急处理
(一)院前急救处理
基本生命支持与快速致命性胸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
2.给氧,控制外出血
3.补充血容量,镇痛
4.固定长骨骨折
5.保护脊柱(尤其是颈椎),并迅速转运
6.快速致命性胸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1)张力性气胸:放置具有单向活瓣作用的胸腔穿刺针或闭式胸腔引流
(2)开放性气胸:迅速包扎和封闭胸部吸吮性伤口
(3)连枷胸、呼吸困难:有效镇痛、给予正压人工辅助呼吸
(二)院内急诊处理
1.急诊开胸探查手术:
①进行性血胸;②心脏大血管损伤;③严重肺裂伤或气管、支气管损伤;④食管破裂;⑤胸腹或腹胸联合伤;⑥胸壁大块缺损;⑦胸内存留较大的异物
2.急诊室开胸手术:
①穿透性胸伤重度休克者②穿透性胸伤濒死者,且高度怀疑存在急性心脏压塞
第二节肋骨骨折
一、肋骨骨折特点
1.直接暴力骨折端向内折断易损伤肋间血管肺组织2.间接暴力骨折端向外3.第1~3肋骨不易骨折,一旦发生损伤重合并伤多4.第4~7肋骨易骨折5.第8~12肋骨一旦骨折,注意腹内脏器、膈肌损伤6.多根多处骨折导致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呼吸困难7.老年人易骨折8.病理性骨折
二、肋骨骨折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活动、咳嗽或转体位时加剧
2.呼吸变浅、咳嗽无力,易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3.胸壁畸形、骨摩擦音
4.血胸、气胸、皮下气肿或咯血
5.迟发性血胸或血气胸
6.连枷胸:反常呼吸运动
7.X线检查:显示肋骨骨折断裂线和断端错位,肋软骨骨折
不能显示
三、肋骨骨折治疗
(一)肋骨骨折处理原则
1.有效镇痛
(1)一般肋骨骨折可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镇痛剂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则需持久有效的镇痛治疗
①硬膜外镇痛②静脉镇痛③肋间神经阻滞④胸膜腔内镇痛
2.肺部物理治疗
3.早期活动
一)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
采用多头胸带或弹性胸带固定胸廓
二)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1.有效镇痛和呼吸管理
2.常规手术或电视胸腔镜下固定肋骨
三)开放性肋骨骨折
1.胸壁伤口需彻底清创
2.固定肋骨断端
第三节气胸
一、气胸概述
(一)定义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
(二)气体来源
1.胸壁伤口
2.胸腔内含气器官组织(肺、气管、支气管、食管)
(三)气胸分类
1.闭合性气胸
2.开放性气胸
3.张力性气胸
二、闭合性气胸
(一)特点
1.胸膜腔与外界大气不通2.胸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3.积气量决定肺组织萎陷程度
(二)临床表现1.轻者病人可无症状,重者有明显呼吸困难2.胸廓饱满、呼吸活动度降低、气管移位、鼓音、呼吸音降低
(三)诊断
典型表现+X线检查
(四)处理
1.气胸发生缓慢且积气量少的病人,勿需特殊处理,胸腔内的积气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
2.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或行闭式胸腔引流术,排除积气,促使肺尽早膨胀
二、开放性气胸
(一)定义
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软组织缺损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
(二)病理生理变化1.肺萎陷,健肺受压2.纵隔扑动
3.胸腔污染,引起后期感染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明显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
胸部吸吮性伤口
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X线:伤侧胸腔大量积气、肺萎陷、纵隔移向健侧
(四)急救处理要点
立即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赢得挽救生命的时间,医院
(五)进一步处理
给氧、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清创缝合伤口、闭式引流
抗感染、咳嗽排痰、预防并发症
如疑有胸腔内脏器损伤或进行性出血,则需行开胸探查手术
闭式胸腔引流术
(一)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经胸腔穿刺术治疗,伤员下肺无法复张者
3.需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
4.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5.剖胸手术
(二)位置
气胸引流:锁中线第2肋间隙
血胸引流: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
二、张力性气胸
(一)定义
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人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为高压性气胸
(二)病理生理变化
肺严重受压萎陷、纵隔严重压向健侧、健肺受压、腔静脉回流受阻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极度呼吸困难、烦躁、意识障碍、大汗、发绀
气管明显移向健侧、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
伤侧胸廓饱满、鼓音、呼吸音消失
X线胸腔严重积气,肺完全萎陷,纵隔移位,纵隔、皮下气肿
胸腔穿刺有高压气体溢出
休克、循环功能障碍表现
(四)处理
1.院前院内急救:粗针头排气减压,并外接单向活瓣装置
2.进一步处理
安置闭式胸腔引流
抗感染
闭式引流装置可连接负压引流瓶
待漏气停止24小时后,X线检查证实肺已膨胀,方可拔除引流管
持续漏气而肺难以膨胀时需考虑开胸或电视胸腔镜探查手术
第四节血胸
(一)定义
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血气胸
(二)出血来源
肺组织裂伤出血
血管出血
心脏或胸内大血管出血
胸壁、膈肌、心包血管出血
(三)病理生理
伤侧肺受压,影响呼吸功能
失血性休克
血液凝固,形成凝固性血胸,形成纤维板使肺包裹,膨胀受限,呼吸功能受限
血胸感染形成感染性血胸,导致脓胸
迟发性血胸
(四)血胸分度
少量血胸:ml
中等量血胸:~ml
大量血胸:ml
(五)临床表现
与出血量、速度、个人体质有关
休克表现
呼吸困难表现
胸腔积液表现
X线表现:胸腔积液征象
(六)进行性血胸表现
1.持续脉搏加快、血压降低,或虽经补充血容量血压仍不稳定
2.闭式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ml,持续3小时
3.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降低,引流胸腔积血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接近,且迅速凝固
(七)感染性血胸表现
1.有畏寒、高热等感染的全身表现
2.1ml胸内积血加入5ml蒸馏水,出现混浊或絮状物
3.胸内积血红白细胞比例大于:1
4.积血涂片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
(八)治疗
非进行性血胸积血量少:胸腔穿刺及时排出积血
中等量以上血胸:积极安置闭式胸腔引流,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进行性血胸:开胸止血
凝固性血胸:伤情稳定后尽早手术
感染性血胸:改善引流,效果不佳及早手术
电视胸腔镜用于凝固性血胸、感染性血胸的处理,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第五节创伤性窒息
(一)定义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asphyxia)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瘀血及出血性损害
(二)病理生理
当胸部与上腹部受到暴力挤压时,病人声门紧闭,胸内压骤然剧增,右心房血液经无静脉瓣的上腔静脉系统逆流,造成上半身末梢静脉及毛细血管过度充盈扩张并破裂出血
(三)临床表现
面、颈、上胸部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紫蓝色瘀斑,以面部与眼眶部为明显
口腔、球结膜、鼻腔黏膜瘀斑、出血
视网膜或视神经出血,暂时性或永久性视力障碍
鼓膜破裂、外耳道出血、耳鸣,听力障碍
暂时性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头昏、谵妄,甚至四肢痉挛性抽搐,瞳孔可扩大或极度缩小
若有颅内静脉破裂,病人可发生昏迷或死亡
(四)治疗
预后取决于承受压力大小、持续时间长短和有无合并伤
对症处理,皮肤粘膜出血点及瘀斑多数于2~3周后自行吸收消退
少数伤员在压力移除后可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积极处理合并伤
第六节肺损伤
(一)肺损伤分类
1.肺裂伤:肺裂伤伴有脏层胸膜裂伤者可发生血气胸,脏层胸膜完整者则多形成肺内血肿
2.肺挫伤:多为钝性暴力致伤,伤后炎症反应,损伤区域发生水肿,引起换气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3.肺爆震(冲击)伤:由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或水波浪冲击损伤肺组织
(二)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咯血、血性泡沫痰及肺部啰音,重者出现低氧血症,并常伴有连枷胸
X线胸片出现斑片状浸润影
肺内血肿X线检查表现:肺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增高的团块状阴影
CT检查准确率高于常规X线胸片检查
(三)治疗原则
及时处理合并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气吸入
限制晶体液过量输入
早期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低氧血症使用机械通气支持
预防和治疗感染
第七节心脏损伤
分类
1.钝性心脏损伤:多由胸前区撞击、减速、挤压、高处坠落、冲击等暴力所致,心脏在等容收缩期遭受钝性暴力损伤的后果最为严重
2.穿透性心脏损伤:损伤多由锐器、刃器或火器所致
一、钝性心脏损伤
(一)临床表现
严重程度与钝性暴力的撞击速度、质量、作用时间、心脏舒缩时相和心脏受力面积有关
轻度心肌挫伤无明显症状
中、重度挫伤可能出现胸痛、心悸、气促,甚至心绞痛等症状
病人可能存在胸前壁软组织损伤和胸骨骨折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和挫伤心肌节段功能异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提高心肌挫伤的检出率
心肌酶学检测:血液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等)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LDH,LDH1,LDH2)、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I或T(cTnIorcTnT)
(三)治疗
严密监护,充分休息、吸氧、镇痛等
积极预防可能致死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若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电图异常或上述心肌标志物异常,应转入ICU监护治疗
二、穿透性心脏损伤
(一)临床表现
穿透性心脏损伤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取决于心包、心脏损伤程度和心包破口引流情况
心包与心脏裂口较小:心脏压塞,贝克三联征(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窄、动脉压降低)
心包和心脏裂口较大:失血性休克,抢救困难
(二)诊断要点
胸部伤口位于心脏体表投影区域或其附近
伤后短时间出现与失血量不相符的循环不稳定
贝克三联征或失血性休克和大量血胸的征像
伤后时间短、生命体征尚平稳、不能排除心脏伤者,应尽快扩探伤道明确诊断,迅速开胸,以避免延误抢救的黄金时机
(三)治疗
急诊手术室施行开胸手术:切开心包缓解压塞,控制出血,迅速补充血容量
心脏介入所致心脏损伤:立即终止操作、拔除导丝,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抗凝,心包穿刺抽吸治疗。若心包持续出血,病人循环不稳定应积极开胸手术修复
心脏裂口复杂、病人循环难以维持,可以建立体外循环,完成心脏裂口修补
注意心腔内和心包内有无遗留的异物,积极处理其他病变
第八节膈肌损伤
(一)特点
膈肌分隔胸腔及腹腔,胸腔压力低于腹腔
膈肌破裂时,腹内脏器和腹腔积液会疝入或流入胸腔
(二)分类
穿透性膈肌伤:多由火器或刃器致伤,伤道的深度与方向直接与受累的胸腹脏器有关,多伴有失血性休克
钝性膈肌伤:致伤暴力大,损伤机制复杂,常伴有多部位损伤。早期临床表现较轻
一、穿透性膈肌损伤
(一)分类
胸腹联合伤:致伤物入口位于胸部
腹胸联合伤:致伤物入口位于腹部
(二)受损脏器
胸部:多为肺与心脏
腹部:右侧多为肝、左侧常为脾,其他依次为胃、结肠、小肠等
(三)临床表现
大量外出血、有失血性休克等
血胸、血气胸、心包积血,腹腔积血、积气
空腔脏器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等体征
(四)辅助检查
床旁超声检查:可快速、准确地判断胸腹腔积血情况
胸腔穿刺术和腹腔穿刺术:是判断胸腹腔积血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胸腹部X线检查和CT检查:病人情况稳定时,有助于明确金属异物存留、血气胸、腹内脏器疝入胸腔、膈下游离气体和腹腔积血
(五)治疗
穿透性膈肌损伤应急诊手术治疗
1.首先处理胸部吸吮伤口和张力性气胸,积极纠正休克,并迅速手术治疗
2.根据伤情与临床表现选择经胸或经腹切口,控制胸腹腔内出血,仔细探查胸腹腔器官,并对损伤的器官与膈肌予以修补
二、钝性膈肌损伤
(一)特点
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导致钝性膈肌伤的最常见原因
约90%的钝性膈肌损伤发生在左侧
钝性伤所致膈肌裂口较大,腹内脏器易通过膈肌裂口疝入胸腔(胃、脾、结肠、小肠和肝)
严重钝性暴力致膈肌损伤常伴有胸腹腔内脏器挫裂伤,以及颅脑、脊柱、骨盆和四肢等多部位损伤
(二)临床表现
血气胸和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引起肺脏受压和纵隔移位,导致呼吸困难、伤侧胸部呼吸音降低,叩诊呈浊音或鼓音等
疝入胸腔的腹内脏器发生嵌顿与绞窄,可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和腹膜刺激征等消化道梗阻或腹膜炎表现
膈肌破裂后初期不易诊断,临床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
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创伤性膈破裂或膈疝,应尽早进行手术探查和膈肌修补术
视具体伤情选择经胸、经腹或胸腹联合手术径路
使用不吸收缝线修补膈肌裂口,清除胸腹腔内积液,并置闭式胸腔引流和腹腔引流
(四)注意事项
进入肠道的气体和造影剂可将疝人肠袢的部分梗阻转变为完全梗阻,故禁行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膈疝病人应谨慎作胸腔穿刺或闭式胸腔引流术,可能伤及疝入胸腔的腹内脏器
怀疑有创伤性膈疝者,禁用充气的军用抗休克裤,以免增加腹内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