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

热点新闻第八届扬子江心脏论坛之胸痛中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医学通讯社报道

  年12月9日,第八届扬子江心脏论坛暨心房颤动高峰论坛在武汉盛大开幕。12月9日下午冠心病论医院唐其柱院长、江洪教授担任主席。论医院唐其柱院长和蒋学俊教授担任主持。邀医院霍勇教授、医院江洪教授、医院陈韵岱教授、医院徐亚伟教授、武汉市急救中心江旺祥主任出席并围绕胸痛中心为话题进行精彩报告。

唐其柱院长和蒋学俊主任主持会议

          霍勇: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与医疗体制改革

  霍勇教授指出,建立“胸痛中心”的最终目的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按照胸痛中心的建设标准,中国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已经完成。通过对国家卫计委公布的“STEMI救治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并将胸痛中心与非胸痛中心对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的10项核心指标进行对比,例如胸痛中心的死亡率为2.6%,明显低于非胸同中心死亡率的4.2%,霍勇教授表示:这些数据表明胸痛中心的建设对心血管的治疗确实起到积极作用,越来越多医疗机构认识到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性。胸痛中心建设不应止于胸痛中心建设本身,还应进行扩展和提升。在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一张网的基础上加强培训交流,通过中国远程心血管教育学院,进行培训交流,积极推动穿戴设备的物联网的建设,以加强预防和监测。现许多企业资源的整合,例如对心电,血压,血脂,睡眠,运动的监测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急救及对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提出了胸痛中心的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和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得到国家卫计委的充分肯定,胸痛中心建设符合医改的核心理念。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医疗资源的下沉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下沉非常重要。最后霍勇教授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的号召,从急诊入手,建立预防筛查、全程管理、分级诊疗的流程及医联体,积极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使医疗体制更加完善,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陈韵岱: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及建设流程

  陈韵岱教授向湖北省医生同道介绍胸痛中心认证相关流程及简单概要。认证标准具有五大要素:基本条件与资质,医院的救治能力;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将指南流程化掌握;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强调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改进效果。胸痛中心的建立使胸痛相关疾病的临床实践有了理念上的依托和行动上的准绳。同样,胸痛中心的建设也需要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正是我国各地胸痛中心应当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既是通过认证的尺度,也是规范建设的蓝本。胸痛中心的核心工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充分理解其中的精神与含义,并在建设过程中加以具体落实。

                  徐亚伟: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理念与实践

  据上海市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徐亚伟教授介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近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慢性病死亡原因首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关乎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3年多的认证工作,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有了显著的效果,但仍较欧美地区发展滞后。~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和急性心梗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高达70.09%,由此可见,基层的心梗救治面临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在整个心血管网络救治体系中至关重要。徐亚伟教授指出在积极开展胸痛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区域网络救治体系,对于我国心血管救治拐点的早日到来,尤其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症救治工作至关重要。

                  江旺祥:院前急救在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作用

  江旺祥主任介绍我国心梗救治存在慢、少、无等特点。主要表现在院前延迟、院内延迟(7%接受溶栓患者DtoN时间30分钟,22%的患者DtoB时间90分钟)、急诊PCI比例低、院前院内衔接不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缩短总缺血时间。江主任介绍区域协同救治体现建立实现院前院内胸痛病人救治的无缝衔接,为胸痛患者特别是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肌拯救赢得了宝贵的急救时间。目前与胸痛中心合作救治胸痛病人的流程是:患方呼救、调度中心利用MPDS优先调派救护、救护车到达现场,医生诊查患者、打印首份心电图并利用胸痛急救群   陈静教授介绍按照国家卫计委年号文件精神,经湖北省卫计委组织专家评估和论证,同意设立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中心,挂靠医院,由江洪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陈静教授介绍年1-11月份湖北省STEMI患者急诊+择期行PCI例数例,同比上升6.34%,其中急诊PCI例。目前湖北省可行急诊PCI医院有56家。总体来看年全省各地区急诊PCI总例数和急诊PCI总比例呈增长趋势,急诊PCI比例在汉口、汉阳、宜昌、十堰、黄石、孝感、随州增加最为显著,恩施和黄冈实现0突破,但个别省份,例如黄冈、咸宁、鄂州STEMI患者急诊PCI工作还有待加强。陈静教授提及年将开展全省胸痛中心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强全省各地区急诊PCI时间点数据的考核,加强绿色通道的建立,推动区域化医院建设,以缩短FMC2B时间和缺血总时间,医院开展急诊PCI、溶栓转诊PCI以及规范溶栓治疗流程,开展高危胸痛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疾病的规范化管理,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向省级管理部门汇报全省胸痛中心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session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感谢各位专家对湖北省胸痛中心建设的指导和帮扶。论坛虽然结束,讨论和交流将会持续进行,共同为降低湖北省STEMI救治死亡率而努力。

        

推荐阅读

黄从新:心房颤动的热点研究回顾

热点课件|黄从新:中国房颤抗凝治疗现状与对策

黄从新专访:LAmbre?在中国获批上市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前景辽阔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oshis.com/csxqx/4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