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投稿,作者Alex编辑时有所改动
Alex是美国急诊医师学院成员,曾在美国国安部接受训练
年7月7日,英国伦敦公共交通系统发生连环爆炸案。事件共造成52名市民和4名自杀式袭击者死亡,合多人受伤。
▲年伦敦爆炸案现场
爆炸,并不仅仅与“恐怖袭击”和“预谋破坏”有关,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安全不规范操作所导致的问题和隐患或者突如其来的意外,往往是更多“爆炸事件”的导火索。
年8月12日,我国天津市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官方通报造成人遇难,人受伤,幢建筑物、辆商品汽车、个集装箱受损。
▲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年6月13日,G15沈海高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辆槽罐车发生爆炸冲出高速公路,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倒塌。截至年6月15日7时许,官方通报该事故已共造成20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温岭大溪爆炸事故搜救现场
▲温岭大溪爆炸事故现场航拍画面
我的专业是灾难医学、创伤学和急诊医学。那么今天就来谈一谈,在最极端的创伤面前,身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什么?并带大家了解一下专业人员所使用的的救治方法。
声明:本文并未考虑实施者的法律权限和资质,仅为学术角度对极端灾难情形的设想。部分操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需要由符合特定资质之人士实施。
本文配图可能造成部分读者不适,请谨慎阅读(小编已经尽全力替换成没那么“重口味”的图片了)
爆炸伤有多可怕?
爆炸伤,是所有创伤事故中最可怕的之一。原因在于它的连环损伤机制和极高的动能和热能。
爆炸的气流造成气压伤,直接导致中空器官的严重损伤,如肺脏、耳朵和胃肠道。随后,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伤者;患者的身体被气流抛出,撞击地面和其它物体;爆炸火球产生的热烧伤、有毒气体或烟雾造成气道烧伤等吸入性损伤。如果爆炸还涉及一些特殊毒物,例如生物毒剂、化学毒剂和放射性同位素,这些毒物还可以造成额外的损伤。
举例来说,爆炸产生的碎片的速度可以达到m/s,而目前可用的最高速子弹也不过m/s,更不要说常见的手枪或步枪子弹。在考虑动能的情况下,一块爆炸产生的碎片的动能可达一枚普通子弹的数倍甚至更多。因此,爆炸伤的潜力是无穷的。它是最可怕的意外事故,也是可以有效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恐袭方案中,最简便的选择。
求生技巧
如果看到爆炸的迹象,应当立即趴下,用双手捂住头部,并张开嘴巴、面朝地面,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
·鼓膜破裂的风险
·遭受气压伤的风险;
·被冲击波冲走的风险。
如果在室内,你应当考虑躲在桌子下面,以避免被物品砸中。一旦物品停止坠落,立即逃往室外。
对现场安全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远离危险的事故现场,如可能塌陷的房屋。必要时,你可能需要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才能提供施救。
如何控制出血?
外出血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可干预损伤。如果所有外出血都可以被有效控制,因创伤所致的死亡将大大减少。然而大多数人都不能有效、及时地控制出血,包括参与传统急救课程的急救员和接受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
控制出血-控制外出血的最理想方式是直接压迫,只要手法得当、时间充足,直接压迫可以控制几乎所有的外出血。然而,在出血非常快速、时间非常紧迫、环境十分恶劣或是涉及到断肢时,直接压迫并非最好的选择。一般来说,我们可能会优先选择使用止血药物或止血带,因为它们更简便起效。
止血药物-止血药物是一种适用性很高的选择,如CombatGauze,Celox,ChitoGauze这样的产品。
止血带-我们只使用C.A.T.止血带或其它可被改造以实现恰当压力的宽袖带(如血压袖带)。我们不太建议自制止血带,因为它们的宽度不足而且绞棒的压力随时间松弛,但如果别的器材不可及,也可以考虑自制绞棒式止血带。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关于如何正确收纳止血带,→点我←)
填塞止血-填塞止血在部分不可压迫位置的深层出血也十分有用,理想的做法是使用XStat,它的膨胀效果最可靠,而且可以在X线下显影方便外科清除。如果没有XStat或合适的无菌脱脂棉,可以使用干净的卫生棉棒,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这将有助于凝血。
如何处理躯干损伤?
在爆炸伤中,可能会出现多种躯干损伤。除直接的穿透伤外,冲击波可以导致肺挫伤、气胸、血胸/血气胸。
气道管理-对于所有没有反应、意识水平下降或GCS评分低的患者,采取托颌法开放气道。在院外阶段,对于任何遭受了肺部损伤或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当使用储氧面罩提供氧气。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可以使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最好连接纯氧并使用OPA/NPA气道以维持通畅。
在有条件、设施和资质的情况下,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声门上气道或气管插管是必要的。如果患者存在气道烧伤、塌陷气道或因故无法实施插管,则需要建立紧急外科气道,如利用CricKit进行紧急环甲膜切开置管术或对儿童实施紧急环甲膜穿刺术。这些技能需要由有经验且有资质的人士实施。
气胸与血胸-对于单纯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可以使用ARSKit或延长的14G套管针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或腋中线第五或第六肋间隙进行快速胸腔穿刺减压。对于存在血气胸的患者,可以进行指尖胸廓造口术(FingerThoracostomy),因为传统胸腔引流置管术较为复杂,而指尖胸廓造口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材即可进行(只需要一块刀片)。这些技能需要由有经验且有资质的人士实施。
创伤性心搏呼吸骤停-通常进行快速复苏干预(数次急救通气、胸腔穿刺减压/指尖胸廓造口术、控制外出血)。如果患者在快速复苏干预后仍没有生命体征或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存活希望,不应实施其它额外的复苏努力,例如CPR和除颤。
插入躯干的异物-任何插入躯干的异物,通常不建议拔出。将它们保持原位并尽可能制动转运。
骨盆损伤-可能伴随严重出血。在高级创伤救治中,我们很重视骨盆固定来降低失血性休克的风险。使用商业骨盆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都是可接受的。
躯干离断-任何躯干离断伤,显然没有存活可能。
如何处理伤口?
原则-首先,任何严重出血的伤口应当着重于控制出血,而非伤口处理。因为出血可以导致患者快速死亡,预防伤口感染和增进愈合效应且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伤口处理可以稍后进行,尽管它们也很重要。
冲洗-对于没有出血、只有少量渗血的伤口,去除污染物和降低微生物负荷的及早冲洗很重要。一如既往地,温的生理盐水是最佳的冲洗方案,无菌、接近体温、等渗,这有助于预防组织进一步损伤和低体温症。
消毒剂冲洗-在爆炸伤现场,污染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最好使用医用消毒剂冲洗。尽管指南并不常规推荐在一般伤口使用消毒剂(也就是说,大多数伤口只需要用生理盐水或洁净自来水冲洗,因为医用消毒剂可能造成组织损伤而无助于预防此种情形的感染),在严重污染或有较高可能发生感染的伤口使用可靠的消毒剂是很重要的措施。
未经稀释的10%浓度的聚维酮碘是首选的消毒剂,其次才是低浓度碘伏和苯扎氯铵。我们不再使用次氯酸钠或过氧化氢用于伤口消毒,因为它们对伤口的损伤较大而且消毒效果并不如聚维酮碘。
感染-按需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患者没有破伤风主动免疫历史(例如在过去五年中未接种Td/TdP,在中国大陆通常无),应当立即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骨折-对于疑似骨折(疼痛、肿胀、畸形)处,没有经验的急救者应当采取原位固定。使用SAM夹板或自制夹板(杂志、硬纸板)固定骨折肢体,支撑前后关节。
在固定前后,应当检查骨折肢体的CSM功能(循环、感觉和活动)。如果骨折肢体无脉搏,应考虑将骨折肢体牵引后复位。
对于开放性骨折,在城市环境下一般不建议公众自行冲洗,否则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但在极端情形下,如果无法尽快获得外科清创,应当考虑用洁净的饮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减少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
如何处理烧伤?
原则-尽管烧伤看起来很吓人,但它并非患者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爆炸伤中出现烧伤的患者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躯干损伤;而单纯烧伤的患者也可能存在吸入性损伤。因此需要注意全身创伤的评估和气道受累的评估与必要干预。
冷疗-热烧伤的处理重点在于减少组织损伤加重、预防感染和维持体液稳定。对于小面积的表浅烧伤,应立即用饮用水或洁净的流动自来水进行冷疗冲洗至少10分钟或直到疼痛显著减轻。不要尝试冰敷,因为它们可能造成组织损伤并可能加重低体温症。
对于全层烧伤,冷疗可能没有临床获益,除非伤口存在污染物,否则一般不需要冲洗。对于大面积烧伤,长时间冷疗可能增加低体温症的发生,需要额外注意冷疗时间和低体温症的预防(保暖)。
转运-在转运途中,可以使用不粘连的无菌敷料覆盖创面。
镇痛-如果没有办法获得氯胺酮、芬太尼等镇痛药物,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说明书使用即可,不建议公众采取其它干预措施。有条件使用镇痛药物时,应当注意剂量,因为较高剂量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抑制,而适量镇痛有助于增加舒适度并改善临床状态。
破伤风-如果患者没有良好的破伤风主动免疫历史,应当立即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气道管理-嘴角炭灰、鼻毛烧焦、黑痰、咳嗽等指征提示吸入性损伤。对于气道烧伤和吸入性损伤,应当密切评估插管指征。可以使用沙丁胺醇来治疗支气管痉挛。
液体复苏-对于大面积烧伤,使用乳酸钠林格液或醋酸钠林格液进行液体复苏(通过肘正中、颈外静脉大孔径置管或骨髓内通路)。液体复苏量和速度需要基于TBSA的评估和烧伤发生的时间。如果没有乳酸钠林格,可能可以考虑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替代。
焦痂切开术-如有条件和资质,应该及早对胸部的全层烧伤进行焦痂切开术,否则可能影响患者胸部活动,阻碍呼吸。
其它类型的损伤
眼部损伤-对于化学烧伤,立即用大量洁净的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需要手动进行眼睑外翻。不要去除插入眼球的异物,让伤者避免眨眼或转眼,医院就诊。
耳部损伤-外伤性鼓膜破裂可以造成暂时性失聪,但经过医疗护理后通常可自行愈合。不建议公众对耳外伤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阅读
有备方能无患——如何准备急救包和家庭急救物资?
美国急救人员是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
战术急救人员——TEMS概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