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活动,稍不小心就易跌倒、摔伤,甚至发生骨折。因此,了解现场的急救策略,掌握骨折后及时护理的方法就非常重要。有些人可能由于没有经验或一时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受伤部位,并按摩伤部位,或在骨折后随意搬运等不当处理,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时处理,处理不当可能加重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造成残疾,影响生活。因此,骨折后及时进行合理的急救时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对患者有一个初步的伤情评估:
A气道(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无梗阻。
B呼吸(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者开放性气胸、连枷胸。
C循环(Circulation):有无体表或者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血压的估计。
D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瘫。
E充分暴露(Exposure):充分暴露伤员的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
然后,开始施救,施救时需要掌握五项原则:
1、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严重出血者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2、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
①若为轻度无伤口的骨折,伤胃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防止肿胀。冰袋和皮肤之间要隔毛巾或敷料,防止冻伤,冰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
②对于有伤口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近心端。需注意扎带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免供血不足导致远端组织坏死。
③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
3、简单固定
妥善固定非常重要,骨折之后如果不能够妥善固定,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刺激容易导致进一步损伤。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
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
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必要的止痛措施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可送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或杜冷丁。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5、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并且注意给伤员保暖。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腰部及下肢骨折的患者必须用担架运送。在搬运伤者前,需确认伤者的情况,不能随意搬动或挪动伤者患处,避免二次伤害。
其他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揉捏按摩受伤部位,也不能随意活动患处;
2、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
3、外露伤口骨折断端-禁止送回伤口内;
4、松紧适宜-不影响血运,又能固定为度;
5、包扎时需注意指(趾)外露-便以观察血液循环;
6、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骨折之后也需要注意康复锻炼。在家庭护理中,每日检查夹板或石膏固定的松紧度。以病人伤肢末梢皮肤色泽正常、温暖、无麻木感为宜。同时,每日检查皮肤被石膏或夹板压迫的部位是否破溃。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应注意预防褥疮、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定期按摩病人的受压部位,协助、督促能翻身的病人定时翻身,以防褥疮发生。防止骨折病人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积极治疗。骨折病人经复位、固定后,痛苦减轻即应开始康复锻炼。
如有以下需求,请联系我们:
1、精准的数字化测评和足踝康复评估;
2、儿童、成人各种定制的源自欧美技术的矫形鞋和矫形鞋垫以及定制矫形器等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