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临床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的延续,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八纲就是:表、里、阴、阳、寒、热、虚、实。
依据“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热”与“无热”乃辨六经发病的阴与阳,非单为表证(加上恶寒,则单为表证立纲,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或发热性疾病立纲,乃是为六经八纲所统的百病立纲。
以寒热辨阴阳,所谓:“寒热有常,虚实无常”。
又需要注意,“发热与无热”不单指的是发热与不发热,凡是表现为明显的阳性症状,都是“发热”范畴,表现为明显的阴性症状,都是“无热”范畴。比如汗出,如果粘、臭,就算不发热,也属于“发热”的阳性病范畴,如果汗出多、但摸着是凉的,那就是“无热”的阴性病范畴。
六经就是:表阳证太阳病
表阴证少阴病
里阳证阳明病
里阴证太阴病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临床依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病位+病性)八纲(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更高的是病机层面对六经的辨别),再辨方证(将仲景方归六经,很难,冯世纶冯老在推广,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体悟。包括方证的鉴别)。
胡希恕胡老说:“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结合仲景医学,临床始终理会,起于“六经八纲方证”而终于“六经八纲方证”,足矣。
试着学用以上思维,开启经方学用新历程
简要医案:
于某,男,31岁,
初诊日期:年11月7日。
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头痛、腹痛3天。
3天前跌倒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未在意,现每日晨起头痛,腹痛。
脉弦,舌淡苔白腻,舌底苍白。
腹诊:腹平,腹力3/5,右侧胸胁抵抵抗加压痛,黄瓜样悸动,肚脐以下压痛。
腹诊图:
门诊查头核磁(年11月8日):右侧放射冠区脑挫裂伤。
Flair序列:
辨六经为:少阳病合并水气、瘀血。
辨方证为: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
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克
人参10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
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桂枝10克
苍术10克
颗粒剂,7剂
年11月18日复诊:
头痛、腹痛已。偶有心悸。
脉弦。舌淡苔白舌底苍白。
腹诊同前无变化。
前方加肉桂5克,继续治疗。
简要分析:
1、胡希恕胡老方证经验:
善用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治疗脑系疾病,我个人也通过临床反复实践,发现用少阳病篇柴胡剂,结合瘀血、水气方,治疗失眠、头痛等脑系相关疾病有很好疗效。
2、腹诊给我们以用方的证据:“胸胁苦满”指向少阳病柴胡剂,“悸动”指向水气为患,“肚脐以下压痛”提示瘀血。有了这些抓手,我们再结合方证学内容、患者体质强弱(腹力+脉的力度判断),选用相应的方剂能取得很好疗效。
3、心悸是桂枝甘草汤证:
“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二诊加肉桂。
4、静下心来,学习仲景医学,体会桂枝治疗“气上冲”的作用:
“气上冲”的症状可能是:头痛、失眠、呃逆、心悸、小便不利、咽喉堵塞、鼻塞、眼耳部疾患等,桂枝可“降逆气”,治疗上诉诸多症状。
后记:本患者外伤以前也有头痛。外伤后头痛较前加重,而且是早上起来出现头痛,和以前不一样,经过治疗新发的头痛症状消失,以前所具有的头疼症状也明显缓解。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始终理会《伤寒论》,深研仲景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浊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世纶经方传承班21期学员,王宁元伤寒派腹诊学员,黄煌国际经方学院第四、第五期学员。建立“经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