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凌晨时分,有网友曝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追我吧》时晕倒送医,据透露,医院时瞳孔已经放大到边缘。
27日12时左右,经纪公司和节目组先后在公开平台发布声明经纪公司声明《追我吧》节目组声明据了解《追我吧》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夜晚城市实境追跑真人秀节目,一直以来就被指危险系数高,参与难度及强度大,因而被众多网友质疑“这到底是综艺节目还是铁人三项?”图源:微博图源:微博上一期嘉宾是李小鹏和邹市明,两个奥运冠军,但是,李小鹏后期都一直喊,“不行了”“跑不动了”,邹市明则一直在询问“能不能歇会?”,魔鬼训练量的奥运冠军都撑不住的节目环节,更何况是普通艺人。在网友们对高以翔表示哀悼的同时,一个关键词被提起——“累”,观众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两小时不到的综艺,却可能是明星们连续录制几天才完成的。这当中,当然也不排除导演、编剧、剪辑等工作人员幕后辛苦。在生活中,疲劳无处不在。工作过量导致的自律神经失调,忧愁烦恼造成的紧张,喜欢甜食、运动不足导致的提不起劲儿等。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小事”和可怕的死亡之间,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猝死(suddendeath,SD),就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无外力作用、由于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从疲劳到猝死,只差3步一、工作劳累,加班熬夜;二、在此基础上,有其他不良因素刺激;三、人体生理结构产生崩坏,出现生理疾病。如果通过休息,这种现象能够得到缓解,我们称其为可缓解的工作因素,但通过休息仍无法改善,便可能已经成为生理因素了。如何定义超负荷长时间工作?其实有量的考量。比如我们持续工作6小时以上,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死亡前24小时仍持续工作,或死亡前一周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16小时,每周48小时,或者两周84小时以外的工作时数来计算。在发病前的一到六个月内,每个月加班超过了45个小时,这就是法律上认定的过劳。近几年,各行各业发生猝死的事件越来越多,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医院副教授肖育众、网络文学著名作家“格子里的夜晚”等人猝死,而他们的年龄均不超过40岁,网友纷纷感叹“年纪轻轻就没了……”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为大家讲解如何面对这一隐形杀手。揭开猝死的可怕面纱猝死有三大可怕之处:不可预料性。20%~30%的猝死事先没有任何可察觉的征兆。也就是说,这个人看起来非常健康,没人认为这个人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死亡来的非常意外!死亡速度快。短时间是多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之内不等。一般的心脏性猝死通常在1小时内,有时死亡甚至是在瞬间发生的。高死亡率。猝死发生后,患者会迅速出现胸痛、胸闷、眩晕、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随后心脏骤停,血压、脉搏与心音消失,正常意识丧失,瞳孔放大。这三大特性使猝死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就曾表示,“猝死的可怕之处并非疾病多么难治,而是以突袭的方式出现,像定时炸弹一样,让人措手不及、无可奈何。”是什么导致了猝死?根本上还在人们的身体素质。猝死患者的身体,虽看起来健康,其实大多已潜伏了某些进行性疾病,特别是在心脏、脑、肺等方面的病变,在受外在刺激或不明原因时,突然发作,就会引起猝死。据赵斌介绍,其中由于心脏方面A隐患引发的猝死,即心脏性猝死,占到了猝死总数的90%,是目前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引发猝死的“最后一根稻草”对猝死来说,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轻微外伤、过度疲劳等应激情况,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是长期熬夜、过度疲劳长时间熬夜或疲劳过度的情况下,人体的血压和心率调节都会处于超负荷状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及免疫调节功能下降,这不仅会增加短时间心肌缺血的可能,还会增加冠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诱发猝死。猝死前的2个月~6个月内,患者加班时间每月平均超过80小时,即可判断为过劳引起的猝死。高级知识分子死于工作现场、运动员死在训练场或比赛中等,都是过劳死的典型表现。二是压力过大过于强烈、持续的心理压力,是现代人猝死的最重要诱因之一。过大的精神压力会改变人体的分泌,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增加,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速等,当人们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血管痉挛,诱发猝死。三是大量吸烟、饮酒过量饮酒,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让人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梗死。长期吸烟也对中青年猝死的“贡献率”颇大。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损坏动脉内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此导致的猝死风险是常人的3倍。四是抑郁与焦虑抑郁可使猝死风险增加一倍左右,若同时伴有焦虑、烦躁等几种情绪障碍的患者,猝死的可能性更高。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应激水平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情况,加速心血管病形成,增加猝死风险。急救+预防——守护我们的心脏发生猝死时,早期抢救是关键。赵斌表示,心脏性猝死后,4分钟内及时对心脏猝停患者进行抢救,就有一半的机会让他起死回生;如果超过6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为10%;超过10分钟则几乎无法挽救,可谓“时间就是生命”。这就是说,猝死患医院外救治,第一目击者能否及时展开急救,决定了患者的生死。针对猝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心肺复苏术(CPR),它被誉为全球“第一救命技术”,关键步骤是对胸挤压和口对口通气。早期猝死患者的心电图大多显示有室颤,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如能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点击,将极大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一急救知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掌握这一急救方式,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避免悲剧的发生。心脏骤停通常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所以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最为关键的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术”演示在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每天约有人猝死,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急救成功率却不及1%。
详解猝死的“黄金4分钟”
当一名心脏骤停的患者,医院时,往往已失去了被救治的机会。
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脑部等重要脏器就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
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有不可恢复的脑细胞死亡;而每拖延1分钟实行心肺复苏,成活率就下降10%;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将脑死亡!
因此在发现有猝死情况时
应该第一时间启动心肺复苏
恢复血液流动
并拨打等待救援
●●●
全球统一的心肺复苏标准技能
?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识别、呼救、判断、复苏;
?快速(频率~次/分钟)胸外按压;
?用力(深度5~6cm)进行胸外按压;
?胸廓充分回弹;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通气有效但避免过度通气;
?正确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正确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急救。
下面我们分步学习一下
评估
判断患者的
拍拍患者的肩膀,叫叫患者,确认患者是否有意识。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要试听患者的呼吸,看胸壁的起伏,同时触摸患者的颈动脉。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急救
立即对患者进行
按照C—A—B的顺序进行:
C—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