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西医知识从头到脚讲健康,对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于治疗!
第二章第八节: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打嗝不止的经历,有时候吃的东西不合适了、吃得太急,或者是情绪不好了,往往就会出现这种症状。对于打嗝不止的人,民间有很多的治疗方法都很有道理。老人们有这样的经验,用一根棉条或者一根干净的羽毛,轻轻地放到鼻孔里面,或者是闻一些胡椒粉等带有刺激性味道的调料,促使病人打喷嚏,一般能让打嗝停止。
一、西医对呃逆的论述
呃逆和打嗝在生活中经常容易被人搞混,两者有较大的区别,需要具体分析。
西医认为打嗝一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功能性呃逆,主要是由于精神方面的因素,情绪紧张或者受凉,还有饮食不当造成的胃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膈肌的痉挛。再有一种是由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呃逆,主要是因为脑部的病变或者其他一些疾病引起脑疝、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前面的打嗝相对比较好治,后面那种脑部疾病引起的,则需要首先治疗原发疾病,不然容易误诊误治。
1、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呃逆也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膈神经受刺激而导致膈肌痉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打嗝即嗳气,是胃肠动力紊乱的表现,见于很多慢性胃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是指胃肠道通过逆蠕动将胃内的气体通过食道排出口腔的过程,
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也是多发生于某些疾病。
2、按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
①.中枢性: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②.外周性: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膈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③.其他: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4、西医对呃逆的治疗方法:
病理性呃逆的发生对我们的健康所造成的损害不可忽视,为了能够有效维护我们的健康,慢性胃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病患者常有胃酸增多,胃酸可以刺激胃黏膜平滑肌,引起收缩、痉挛,就可以出现呃逆或者是打嗝的症状。因为膈肌与胃相比邻,胃黏膜平滑肌的收缩痉挛,也可以刺激膈肌收缩痉挛而出现症状。
受到呃逆侵害的患者一定要及时使用胃复安、清肝二十七味丸,以及坐珠达西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呃逆的患者需要使用穴位按摩,以及口服巴氯芬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同时需要检查明确有无膈神经受累及病变,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
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刺激膈肌收缩痉挛而引起呃逆或者是打嗝的症状。正确治疗方案的执行,才能帮助我们及时消除呃逆所带来的各种损害。
二、中医对打嗝的论症于治疗
其实西医所说的膈肌也属于中医足阳明经筋的一部分,经筋受到寒邪或是长期姿势不正确会产生痉挛、紧张的病态,又会影响胃部的气血经脉流通,容易引起打嗝。
中医认为胃处于中焦,上贯胸膈,它的生理功能是以降为正常的,如果因为饮食不节,吃多了过冷过热、过于辛辣的食物,或者情绪抑郁愤怒等,导致胃气不降,冲向胸膈,就会因气机逆乱而出现打嗝症状。一般来说,打嗝症状较轻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就能自己停止。严重的会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迁延不愈。
1.胃中寒冷证
证候主症: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证机概要: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常用药:丁香、柿蒂、高良姜、甘草。
加减:若寒气较重,脘腹胀痛者,加吴茱萸、肉桂、乌药散寒降逆;若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莱菔子、制半夏、槟榔行气降逆导滞;若寒凝气滞,脘腹痞满者,加枳壳、厚朴、陈皮以行气消痞;若气逆较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以理气降逆。
2.胃火上逆证
证候主症: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竹叶、生石膏、沙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竹茹、柿蒂。
加减: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合用小承气汤通腑泄热,使腑气通,胃气降,呃自止;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可用凉膈散以攻下泄热。
3.气机郁滞证
证候主症: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枳壳、沉香、槟榔、丁香、代赭石。
加减:肝郁明显者,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黄连泄肝和胃;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汤加陈皮、茯苓,以顺气降逆,化痰和胃;若气滞日久成瘀,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
4.脾胃阳虚证
证候主症: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
治法:温补脾胃,降逆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吴茱萸、丁香、柿蒂。
加减:若嗳腐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神曲、麦芽消食导滞;若脘腹胀满,脾虚气滞者,可加法半夏、陈皮理气化浊;若呃声难续,气短乏力,中气大亏者,可加黄芪、党参或改用补中益气汤;若病久及肾,肾阳亏虚,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呃声难续者,为肾失摄纳,可加肉桂、补骨脂、山萸肉、刀豆子补肾纳气。
5.胃阴不足证
证候主症: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液不足,胃失濡养,气失和降。
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6、我在临床上都是从足阳明经筋的角度入手进行治疗的。
治疗时,要沿着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范围寻找筋结,尤其是在足三里穴及小腿前侧经筋部位找筋结,找到以后,用中等力度的手法把它揉散,这个过程会有麻、痛、胀的感觉。
对于那些明确知道诱因是情绪郁怒、肝气犯胃而引起的打嗝的朋友还应该循着足厥阴经筋循行的部位寻找筋结,重点在脚部的太冲穴以及背部的肝俞穴等部位,做一些弹拨经筋的手法治疗,可以泻肝和胃,舒筋松结,促进胃部气机恢复正常。另外,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也对胸腹部疾病有调节作用,我们也可以找到细小的筋结,进行一些按揉放松。
1.治愈医案:年,某男30岁,患有呃逆一年有余,多方求医无效,经人介绍来门诊找我诊断,通过四诊之后,是经筋出了出问题导致的呃逆,我让其其趴在床上用手法进行给他按揉背部的经筋,大约十分钟之后症状大减,又让他坐在凳子上,我用拳头在其背部嗝肌穴用力猛砸三下,他站起来后症状一切消失,他直呼神奇。
7、常用方法治疗
①.深呼吸
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②.穴位按压
呃逆频繁时,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③.按摩
取一根细棒,一端裹上棉花(如手边无棒,可用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软端按摩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1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④.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
⑤.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⑥.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⑦.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打嗝。
⑧.伸拉舌头法
打嗝不止时,用一块干净纱布垫在舌头上,用手指捏住舌头向外伸拉。此时,会感到腹部有气体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⑨.喷嚏止嗝法
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⑩.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瘙痒,一般至婴儿发出笑声,打嗝即可停止。
特别提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疾病如尿毒症,脑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晚期也有可能出现呃逆不的症状,大家应该谨慎处理,合理就医诊治。
作者简介:王敬才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经、经筋、导引、按蹻术》传承人。本人自幼酷爱中医,埋首岐黄,熟读经典,在祖传医术基础上,又四处拜诊名医大家,勤求古训,集众家之所长,在调理各种常见、疑难疾病上,疗效彰显高于众法,对各类疑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头晕头疼,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疼,失眠多梦、肠胃病、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男女不孕不育、常期低热、面瘫、等各种病症,立竿见影,疗效神奇!医院参加会诊治疗,攻破了医学界对各种疾病不能治愈的奇迹,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并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赞赏,被各界人士誉为中医疗法第一人。
本人立志:
探研古今医学经典,
秉承千年非凡医术。
颠覆疑难杂病困扰,
誓为中医疗法正名。
本人长期坐诊郑州广誉远国馆。
并可为患者咨询、预约挂号等健康服务,热线电话,—。
具体位置可百度搜索郑州广誉远国医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