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师兄箴言
每年呼吸生理部分一般出1道单选和1道多选!依据我对考研命题的理解,今年这两道题会从我总结的以下知识点中出,希望能助同学们一臂之力!
——丁香园考研教务汪师兄
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内呼吸(组织换气);概念?
2.肺通气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和缩小,即呼吸运动);
3.主要吸气肌是膈肌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是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主要呼气肌为肋间内肌和腹肌;
考点: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是主动过程;呼气运动是被动过程;
用力吸气时,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都是主动过程;
4.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占70%);非弹性阻力(占30%);弹性阻力组成:肺泡表面张力(占2/3);由肺的弹性成分所形成的弹性阻力(占1/3);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必须掌握,望周知!)a.保持肺的扩张状态;b.作用于腔静脉和胸导管,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c.降低气道阻力;(机制:胸膜腔负压对支气管起到一个牵拉作用,口径增大,气道阻力降低)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DPPC密度可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主要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生理意义(必须掌握,望周知!):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
6.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
肺气肿时,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表现为呼气困难;
7.胸廓的弹性阻力既可能是吸气或呼气的阻力,也可能是吸气或呼气的动力;而肺弹性阻力始终是吸气的阻力;
8.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受气道口径的影响最为重要;副交感神经使得气道平滑肌收缩,口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交感神经使得气道平滑肌舒张,口径变大,气道阻力降低;PGF2a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PGE2却使之舒张;吸入气CO2含量增加可刺激支气管和肺的C类纤维,反射性引起支气管收缩;
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的主要原因:吸气时,胸膜腔负压增大而跨壁压增大,因肺的扩展而使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增强,以及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增强,都使得气道口径增大,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则相反,气道口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大;
9.功能余气量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O2分压和CO2分压的变化幅度;
肺容积分为: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
肺容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肺总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10.如何理解限制性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
先说阻塞性肺疾病,字如其名,阻塞,有气呼不出的意思(关键词:有气呼不出)并且伴有余气量增大,就是肺泡里是存有氧气的,但是呼出道堵住了,变得狭窄了。如果给他一秒的时间用力呼的话,因为呼出道狭窄,他肯定呼出量显著变少。这就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低的原因;但是如果你给他时间,让他慢慢呼气,他还是能把肺泡里面的氧气呼出个差不多,用力肺活量FVC轻微降低或基本不变!所以阻塞性肺疾病特征,以流速降低为主,FEV1/FVC肯定降低。
再就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了,最大的特征就是无气可呼(关键词:无气可呼);肺里面本来就没有氧气;所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以肺容量减少为主,VC肺活量降低;但是FEV1/FVC绝不降低(可正常可增加),这是和阻塞性的重要区别;限制性肺疾病,主要是肺组织有破坏,肺的存气功能有问题,可能能吸入肺内,可是存不下来;你像胸腔积液,气胸,肺纤维化都是限制性的,胸腔积液气胸,都是对肺组织压迫,导致肺组织存气有问题,存气功能降低;肺纤维化,是肺组织被破坏导致存气量也降低,记住关键词,无气可呼。
11.解剖无效腔与体重相关,约2.2ml/kg,一般默认为ml;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所以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如果潮气量为ml,无效腔为ml,则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为ml;若功能余气量为2ml,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的气体更新1/7左右;(注:啥都不会都不要紧,1/7要记住)
深慢呼吸可增加肺泡通气量,但也会增加呼吸做功;
12.肺功能衰竭患者往往缺O2显著,CO2潴留并不明显。Why?
因为CO2的扩散系数约为O2的20倍;
13.关于通气/血流比值(VA/Q比值)的种种
a.正常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约为4.2L/min,每分钟肺血流量Q约为5L/min;VA/Q=0.84(指全肺的平均水平);
b.VA/Q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大;
c.VA/Q减小,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因此VA/Q比值可作为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d.人直立时,由于重力作用,从肺底到肺尖部,肺泡通气量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都逐渐降低,但血流量的减少更为显著,所以肺尖部VA/Q较大,可高达3.3;而肺底部的VA/Q较小,可低至0.63;
14.O2的主要运输形式: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98.5%)
CO2的主要运输形式:碳酸氢盐(HCO3-,占88%)
血液中的O2和CO2都主要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O2、CO2与Hb结合反应均不需要酶的催化,而CO2与H2O结合成H2CO3(解离为HCO3-进行运输)的反应需要酶的参与(碳酸酐酶);延伸: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CO2仅占CO2总运输量的7%左右,而在肺部排出的CO2中却有17.5%是由氨基甲酰血红蛋白释放的,提示这种运输形式的高效性!
15.出现发绀表示机体缺氧,但也有例外;红细胞增多症,出现发绀,但机体不一定缺氧;严重贫血或CO中毒时,机体有缺氧但并不出现发绀;
16.氧离曲线的上段(PO-mmhg):
只要动脉血PO2大于60mmhg,Hb氧饱和度可大于90%;反映机体对血氧含量具有缓冲作用;
氧离曲线的中段(PO-60mmhg):相当于机体安静状态下的供氧情况;
氧离曲线的下段(PO-40mmhg):反映机体血液供氧的储备能力;
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17.导致氧离曲线左移:PCO2降低、2,3-DPG降低、T降低、pH增高(理解为“酸度降低”)、P50降低;(记忆:全都是降低的因素导致曲线左移)
导致氧离曲线右移:PCO2增高、2,3-DPG增高、T增高、pH降低(理解为“酸度增加”)、P50增大;(记忆:全都是增大的因素导致右移)
特殊:CO中毒,氧离曲线左移;当CO与Hb分子中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使得氧离曲线左移,妨碍O2的解离,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危害极大;
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倍,这意味着在极低的PCO下,CO既可从HbO2中取代O2,导致血O2含量的下降;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因而机体虽然缺氧,但不会刺激呼吸运动而增强肺通气,相反却可能抑制呼吸中枢;
18.两个效应;
波尔效应:血液酸度和PCO2对Hb与O2的亲和力的影响;
何尔登效应:Hb与O2结合可促进CO2的释放,而释放O2之后的Hb则容易与CO2结合;
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运输;而O2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CO2的运输;
波尔效应生理意义: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摄取O2,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
19.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虽然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是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
20.当机体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所感受的刺激是其所处环境PO2的下降,而不是动脉血O2含量的降低;
21.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中的H+,而不是CO2;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感受低氧刺激;低氧主要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
22.当体内CO2持续增多时,呼吸兴奋,但存在适应现象,是因为:a.肾对血液PH具有调节作用;b.血液中的HCO3-也可缓慢透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使得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PH回升,减弱H+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
23.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肺萎陷反射;
a.肺扩张反射:
传入纤维:迷走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
生理意义: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换,使得呼吸频率增加;
动物试验中,切断两侧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吸气过程将延长,吸气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慢;
是牵张感受器,适应慢,阈值低;
成年人,潮气量要超过0ml,才能引起肺扩张反射,因此在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一般不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仅在肺顺应性降低时才参与调节呼吸运动;
b.肺萎陷反射:
平静呼吸时并不参与调节;
24.呼吸商=CO2产生量/O2消耗量
肺通气过度或者酸中毒,CO2大量排出,导致呼吸商增大;
肺通气不足或者碱中毒,CO2排出不足,导致呼吸商降低;
(理解:酸中毒时机体为了代偿,减少体内酸性环境,所以多排出CO2;碱中毒时同理,为了多保留点体内的酸,中和一下体内多余的碱,所以少排出CO2)
距离考研还有78天,我们一起努力!
名师帮你知识梳理+汪师兄全年答疑把握最后冲刺超车机会!丁香园20考研冲刺班
全年答疑
1三重大礼赠送:全年答疑+助教督学+西综题库专业版
2电脑、手机:多端、永久回看「丁香园」APP,可高清、下载、加速观看。
扫码优惠报名冲刺班,专属价¥
(点击优惠购买,立省50元)
咨询助教
责任编辑:陈家凤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更多问题请戳「阅读原文」
冲刺班有全年答疑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