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步功是峨嵋宗的六大专修功之一,外面用来专练腰腿,内里用来专练肾肝,综合它的功用,是专练治“下元虚损”的一种动功。所谓下元虚损的症侯,例如阴虚火逆的高血压症,肾虚的腰痛症,因肝虚而导致的血不营经的腿疼症,因阴虚而导致的上重下轻症,都有很好治疗和保健的功效。因为一般人的病,大多数皆因下元虚损,而引起各种病变,所以特立这种练功方法,以补助其餘动功的不足,而寻取专门的疗效。这是针对著人体病变之源而制订的一种练功方法,从病理学和生理学方面讲,有它独到的见解。又从多年的经验累积看,证明它是正确的。
虎步功的操作方法,分条敍述,详介如下:
第一式,全身正立,气定神闲,双手垂直,微微贴著大腿的外侧。用两服平视前方的办法,使气自然调平,神意安閒,因为跟上视则气升,眼下视则气降。又用微抬双肩的尖端约二三分高的办法,使脊校象塔一般地笔直,使脊椎骨一个重迭一个地竖立起来,自然地不鬆不紧。两脚跟看齐,中间的间隔,相当於两肩的宽度。
第二式:两手缓缓上提,叉在腰间,大拇指在后,贴著“腰眼穴”(在背部腰标的凹陷中),四指在前,轻轻并拢,把食指尖贴著“章门穴”(在季肋端),把腰部微檄束紧。
第三式:将左腿的股关节提起,膝关节微屈向前,把足大趾尖点在地上,变成虚脚,这时自觉足小肚发胀,最胀的地方叫做“承山穴”。同时把右腿微微下蹲,支援全身的体重,变成“实脚”,这叫做“虚实相应”的练法。眼睛必须平视前方。
第四式:将左腿关节全部伸得笔直,足尖向下,足肠绷直,脚背与脛骨成为直线,向著正前方慢慢地、轻轻地朝前踢去,足掌离地约五寸,这名字叫“搜襠腿”的练法。同时右腿仍然微屈著,支援全身。
第五式:左腿搜襠式踢出去之后,随即把足尖向上翘起,后踵微微带点意思朝原来方向一蹬,这个方法名叫“翘剪刀”。再把足尖朝一点,后踵收缩,恢復原来足背与脛骨成直线的姿势,这方法名叫“凤点头”。再把脚掌向内一转,划个圆圈,再向外一转,反划个圆圈,配合足脛腕部运动,叫做“反顺太极圈”。再用翘剪刀的方法,翘脚伸踵準备第六式。
第六式:利用“翘剪刀”后踵绷直的姿势,顺势自然下落,先用后踵著地,慢慢把膝关节弯曲,大腿顺推向前,同时脚掌配合这种动低也慢慢放平,变成“弓步”。在这动作的同时,右腿顺势伸直,变成箭步。又在这动作的开始时候,呼吸方面配合著“嘿”字诀,使用“逆呼吸”的方法,把气降到丹田。吐纳运气的时候,必须配合变弓箭步的动化,起止一致,不得参前落后。从此保持著气降丹田,一直操作下去。不用升气的方法,因为要使全身气脉集中在下丹田,充实下元的虚损。这一点非常重要,是练虎步功的重点所在,不可轻率忽视了。
第七式:前弓后箭的步法,不可跨得太长,只能跨半步。这时微微把前弓后箭前引后伸二三次,腰部随著两腿的动作,也微微相应著,同时把大拇指贴著腰眼穴,腰部向前微送的时候,即贴紧它,腰部向后微退的时候,则放鬆它。意识集中在大拇指与腰眼穴的—张一弛,一送一退的相应动作上。细细体会肾臟开合,启闭的滋味,功夫深厚的人,从这种“内视”方法,可以体会出肾臟在内里活动和气机在内里迴圈的真实景象。
第八式:将右腿的箭步,轻轻朝前一蹬,向前一送,身体借著这股弹力向前微微一探,随即把右腿收回,与左腿看齐,用脚尖点地,如第三式的架子,变成右胸“虚势”,左脚“实势”’而左脚原来的弓步,与这同时也变成第三式右脚的架子,支援体重。
第九式:把右腿照第四式伸直,起搜档腿,再继续参照五六七式的架子运动。如此左右交互地运动
金刚三昧掌(一)
——峨嵋六大专修功之一
按:金刚三昧掌是峨嵋临济宗的镇山之宝:是六大专修功法之一。全刚三昧掌共分为四重功夫,即金刚不坏、金刚大力、金刚礼维、金刚劈空。四层功夫练成之后,可达到健身筑基、培元固本、寒暑不侵、六淫不蚀,甚至可以开砖劈石、隔空打牛!
一、金刚不坏
1、动作:身体直立,站好平肩档,全身自然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两膝可微屈,也可自然伸直,两手可屈握空拳,也可自然伸开,双目平视或稍往下视,但不要上视。
2、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深吸一口气,一吸到底,吸到膻中穴部位开始闭气,吸气把气吸到胸的前半部,不要往背后吸,一开始部分人由于气吸不到胸的前半部,便使劲地收缩小腹,这就形成了挤气,应该由气盈胸,自然带动小幅凹陷,练一段时间后,一吸气胸膈自然外开,小腹随之变凹陷。闭气时下颌微微内收,百会朝天为度,无须意守。闭气时间以个人而耐受力为限,一般初学者十秒至二十秒就行了,不要强求延长时间。当自我感觉闭气闭不住时,用口爆破音吐出,吐气时发不发音均可,将气喷出,同时胸部自然松下。但不可有意鼓小腹。然后再用鼻吸气,进行下一个循环。呼吸的方法是为鼻吸气-闭气-吐气-反复进行。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调一下息,即自然呼吸,连续如法闭气,每次练功以半小时为宜。
3、练金刚不坏的注意事项:
(1)练功时站立务求保持身体中正、平衡,讲究阴阳调和。
(2)不加意念,无须意守。
(3)练功时口中产生津液,一定要在调整呼吸之后,在吞咽下,咽时不加意念。
(4)部分人初练阶段肋骨及后背可能会出现疼痛,这是由于肋间软组织运动所致,属正常现象,一周后即可消失。吸气闭在胸中即可使中丹田之气比较饱满,中丹田为先后天气机交会之处,久之,真气就充满中丹田。
(5)闭气一定要尽力而行,由于闭气时间过长,头部因暂时缺氧会产生头晕,此时应缩短闭气时间。练一段时间后,由练功态的脑部缺氧可转变为不缺氧,平时脑部也就不会缺氧了,这样就调节了大脑。
(6)练功吸气后闭气时心脏跳动减缓,吐气后心率变快也属正常现象,在闭吸时气机形成了开,此时心脏跳动减弱,有些人会摸不到脉搏,等吐出气后,心脏跳动加快,吸气时体内气机上升,在胸部交会,呼气时气机下降,高血压患者按照正确的要领练习,可以降压。
(7)低血压、贫血患者,劳累过度,休息不好者不要马上练功,以免产生头晕。低血压、贫血患者练功时,可以采用少吸、慢吸、短闭息、少吐、慢吐的方法。休息不好或劳累过度之后,要休息一会再练功。
(8)初始练功者,如半小时内不能连续吸、闭、吐的大吞吐量的吐纳,可中间加以逆式呼吸法以行调节,一般可闭息吐气三次后行调节一次。但要慢慢过渡到半小时内连续的进行吸、闭、吐的练功。
逆呼吸的操作要领:吸气时气升到胸际,呼气时气降丹田。
(9)练功时下颌微内收是一关卡,卡住气机布在玉堂(两胸肺部)不往上冲击头顶大脑。后颈出现发热时出现休克的征候,请立即停止练功,可以散散步,当热感消失之后,再进行练习。
(10)练完半小时功后,一定要散步5-10分钟,使身体放松,以免气机集聚引起不适。
(11)金刚不坏至少练三十天后,才能改练金刚大力。
金刚三昧掌(二)
——峨嵋六大专修功之一
二、金刚大力
1、动作:
(1)预备式:站好平肩裆,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玉体侧,眼睛微闭或开一线之光,凝神敛息一分钟。
(2)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同时两手紧握成拳,全力绷紧,然后转快下蹲马步,下蹲时两手从裆前捧气后起立,捧气至膻中(胸前)后两手涨朝外上翻,指尖相对,手心朝天,虎口撑圆,上托继续闭气。上托闭气达最大限度时两手臂放松,外分从两侧下落,下蹲裆前捧气起立,捧气到丹田时,两掌内翻指尖相对掌心朝内朝下分掌于体侧,然后爆破音吐气。吐气要一口吐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