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给予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和全身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强化治疗通常足以减轻气流阻塞和缓解症状。但是,3%-5%的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会发生呼吸衰竭,需要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尽管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干预(如镇静剂、肌松药)可能挽救生命,但也能导致并发症甚至死亡。
二、指征
哮喘急性发作行机械通气的主要指征是急性呼吸衰竭,即氧合不足或肺泡通气不足。是否启动机械通气应取决于连续临床评估,要考虑到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如呼气峰流速)、呼吸困难的程度(如呼吸频率40次/分、不能说话)、临床表现(如使用辅助呼吸肌、肋间凹陷、疲劳、嗜睡)、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PaCO2升高),以及治疗效果。气管插管后支气管收缩可突然加重,因此必须权衡通气支持的必要性与最初通气恶化的可能性。但不要等到急需通气支持时才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一般来说,哮喘急性发作会有轻微过度通气和PaCO2降低。不过,随着气流受限加重,高呼吸功会引起疲劳,随后出现每分钟通气量下降和PaCO2升高。因此,哮喘急性发作期间,PaCO2≥42mmHg尽管在理论上“正常”,但可能提示开始发生呼吸衰竭。另一方面,无神志减退和精疲力竭的单纯高碳酸血症并非机械通气的指征。
无创通气(NIV,又叫NPPV)包括双水平气道正压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其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最佳作用还不明确。然而,对于特定患者可在插管和机械通气之前短时尝试NIV,同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