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须经“ICU护理之家”同意—
1.严重通气不良。
2.严重换气障碍。
3.神经肌肉麻痹。
4.心脏手术后。
5.窒息、心肺复苏。
6.任何原因呼吸停止或将要停止。
1.呼吸频率30-35次/分,或5-10次/分
2.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血气分析:POmmHg或PCOmmHg
3.COPD:PO-60mmHg或PCO-80mmHg
(一)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二)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三)张力性气胸病人
(四)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
无绝对禁忌,应用时减少通气压力、增加呼吸频率
IPPV也称机械控制通气(CMV)。此方式时,呼吸机不管病人自主呼吸的情况如何,均按预调的通气参数为病人间歇正压通气。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
指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事先设置的呼吸参数(频率流速、流量、容量、吸:呼等),给予病人指令性呼吸。
SIMV的优点
1.可保证病人的有效通气。
2.临床上根据病人的自主TV、f和MV变化,适当调节SlMV的频率和TV,利于呼吸肌的锻炼。SIMV已成为撤离呼吸机前的必用手段。
3.在缺乏血气监测的情况下,当PaO2过高或过低时,病人可以通过自主呼吸加以调整,这样减少了发生通气不足或过度的机会。
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
指通气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但在呼气末,气道压力并不降为另,而仍保持在一定的正压水平。在呼气末仍保持一定水平正压的功能,就称为PEEP。主要适应症是肺内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
病人通过按需在持续正压气流系统下进行自主呼吸,使吸气期和呼气期气道压均高于大气压。维持气道压基本恒定在预调的CPAP水平,波动较小。
此中模式患者自觉舒适,但对会对循环系统有所影响
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
患者完全自己所需控制F、I:E;VT则由患者和呼吸机所给的PASB共同决定。
患者自觉舒适,可以克服管道带来的阻力。
1.确定是否有机械通气的指征。
2.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进行必要的处理。
3.确定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
9.确定报警限和气道安全阀。不同呼吸机的报警参数不同,参照说明书调节。气道压安全阀或压力限制一般调在维持正压通气峰压之上5-10cmH2O。
10.调节温化、湿化器。一般湿化器的温度应调至34-36摄氏度。
11.调节同步触发灵敏度。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的大小调整。一般为-2~-4cmH2O(压力)或1-3L/分(流量)。
成人潮气量一般为5~15ml/kg,8~12ml/kg是最常用的范围。潮气量大小的设定应考虑以下因素: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机管道的可压缩容积、氧合状态、通气功能和发生气压伤的危险性。气压伤等呼吸机相关的损伤是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引起的,潮气量设置过程中,为防止发生气压伤,一般要求气道平台压力不超过35~40cmH2O。对于压力控制通气,潮气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预设的压力水平、病人的吸气力量及气道阻力。一般情况下,潮气量水平亦不应高于8~12ml/kg。
对于成人,机械通气频率可设置到8~20次/分。对于急慢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应设定较高的机械通气频率(20次/分或更高)。机械通气15~30分钟后,应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进一部调整机械通气频率。另外,机械通气频率的设置不宜过快,以避免肺内气体闭陷、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一旦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将影响肺通气/血流,增加患者呼吸功,并使气压伤的危险性增加。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呼比的设定应考虑机械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氧合状态、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呼吸机送气应与病人吸气相配合,以保证两者同步。一般吸气需要0.8~1.2秒,吸呼比为1∶1.5~1∶2。阻塞性1:3,限制性1:1
2.对于控制通气的患者,一般吸气时间较长、吸呼比较高,可提高平均气道压力,改善氧合。但延长吸气时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3.吸气时间过长,患者不易耐受,往往需要使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而且,呼气时间过短可导致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加重对循环的干扰。临床应用中需注意。
一般机器氧浓度从21~%可调。既要纠正低氧血症,又要防止氧中毒。一般不宜超过0.5~0.6,如超过0.6时间应小于24小时。目标:以最低的吸氧浓度使动脉血PaO2大于60毫米汞柱(8.0Kpa)。如给氧后紫绀不能缓解可加用PEEP。复苏时可用1.0氧气,不必顾及氧中毒。
一般指气道峰压(PIP),当肺部顺应性正常时,吸气压力峰值一般为10~20厘米水柱,肺部病变轻度:20~25厘米水柱;中度:25~30毫米水柱;重度:30厘米水柱以上,RDS、肺出血时可达60厘米水柱以上。但一般在30以下,新生儿较上述压力低5厘米水柱。
使用IPPV的一般给PEEP2~3厘米水柱是符合生理状况的,当严重换气障碍时(RDS、肺水肿、肺出血)需增加PEEP,一般在4~10厘米水柱,病情严重者可达15甚至20厘米水柱以上。当吸氧浓度超过60%(FiO2大于0.6)时,如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0毫米汞柱,应以增加PEEP为主,直到动脉血氧分压超过80毫米汞柱。PEEP每增加或减少1~2毫米水柱,都会对血氧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减少PEEP应逐渐进行,并注意监测血氧变化。
至少需每分种通气量的两倍,一般40~升/分钟。
患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一般要求在上机半小时,行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以后每2小时重复检查,防止并发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一般患者在吸氧浓度0.4以下,而血氧分压在60mmHg时,允许24小时行一次血气分析
在行血气分析同时应标注患者抽血时的体温以及吸氧浓度.
PaCO2过低时:
(1)减慢呼吸频率。可同时延长呼气和吸气时间,但应以延长呼气时间为主,否则将其相反作用。必要时可改成IMV方式。
(2)减小潮气量:定容型可直接调节,定压型可降低预调压力,定时型可减少流量、降低压力限制。
加温湿化:效果最好,罐中水温50~70摄氏度,标准管长1.25米,出口处气体温度30~35摄氏度,湿度98~99%。湿化液只能用蒸馏水。
雾化器:温度低,刺激性大。病人较难接受。
气管内直接滴注:特别是气道有痰痂阻塞时,滴注后反复拍背、吸痰,常能解除通气不良。
具体方法:成年人每20~40分钟滴入0.45~0.9盐水2毫升,或以4~6滴/分的速度滴入,总量大于毫升/天,儿童每20~30分钟滴入3~10滴,以气道分泌物稀薄、能顺利吸引、无痰痂为宜。
原因
电源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稳压器或主机保险丝烧断;
通气机的电路故障,电源开关未启动。
处理方法
接通电源,更换保险丝,开启主机的电开关,必要时更换主机。
原因
停电;
电源插头脱落;
稳压器或主机的保险丝烧断。
处理方法
重新接通电源,更换保险丝。
原因一:气管、支气管痉挛。常见于哮喘、过敏、缺氧、湿化不足或湿化温度过高,湿度太大,气道受物理刺激(如吸痰更换气管套等)。由于患者颈部屈曲、伸展、转动所致的气管插管的移动变化亦很常见。
处理方法:解痉、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针对病因,对症处理,及时排除诱因。
原因二:气道内粘液潴留,长时间未吸痰,气道内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或吸痰管插的深度不足,吸痰不充分。
处理方法:充分湿化,及时正确吸引,加强翻身,叩背,行体位引流;应用祛痰剂,配合理疗等。
原因三:气管套管的位置不当。气管切开病人,气管套管受牵拉后从气管中滑出,重新插入时未恢复原位,而是顶在气管壁上或套管扭转致使气道压力明显升高,插入吸引导管困难,当用手控呼吸器时,阻力很大,听诊两肺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处理方法:及时调整套管于正确位置。
原因四:病人肌张力增加,刺激性咳嗽或肺部出现新合并症,如肺炎、肺水肿、肺不张、张力性气胸等。
处理方法: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如考虑给予止痛、止咳、镇静的药物;合理调整通气机的有关参数,如吸氧浓度、PEEP等。并发气胸者,应行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及时引渡流出胸腔内的气体等。
原因五:气道压力高报警的报警限设置过低。
处理方法:合理设置报警上限(吸气峰压PIP高10cmH2O。
吸气压力的低压报警通常设定在5-10cmH2O,低于患者的平均气道压力。如果气道压力下降,低于该值,呼吸机则报警。常见原因为:患者与呼吸机的连接管道脱落或漏气
原因一:空气压缩机的压力不足,长期使用的部件老化和摩损。
处理方法:更换空气压缩机。
原因二:空气压缩机的电源未接通或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形状未打开。
处理方法:正确连接并接通电源。
原因三:空气压缩机的过高或过热保护,保险丝融断,压缩机停止工作。
处理方法:使过高压或过热保护按钮复原,更换分保险丝或更换空气压缩机。
原因四: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管道之间未连接好,气路管道漏气,连接不紧或脱开,管道打折或受压。
处理方法:正确连接各个管道,保证不打折不受压。
原因五:气路管自进水,常发生在贮水瓶的水满后未及时倒掉,空气湿度大而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功能不良等。
处理方法:使气路管道保持正确的角度,及时倒掉贮水瓶的积水,选择功能较好的空气压缩机。
原因六:空气-氧气器的推敲或混合器与主机的气源入口处未接好。
处理方法:更换空气-氧气混合器,使混合器与主机正确连接。
原因七:空气-氧气压力不足或已用空,氧气瓶的总开关或双头氧气表的节流阀未开启。
处理方法:打开总开关或节流阀形状,合氧气瓶的压力保证在30kg/cm2以上。
原因八:设置的氧气压力未达到通气机所需的要求。
处理方法:保证双头氧气表的低压表压力在2.5kg/cm2以上方能带动通气机。
原因九:供气中心发生问题,或各分流开关开得太小,未达到所需压力。
处理方法:通知中心供气站,开大分流开关,使之达所需压力。
原因十:通气机内部的安装不正确或部件破损漏气。
处理方法:正确安装机内部件,及时更换破损部件。
注意:当出现以下现象时,必须寻找上述原因,及时处理。
1、工作压力表指针计数为零。
2、工作压力表指针在吸气时摆动太大,摆动幅度超过20cmH2O;
3、气源报警指示灯闪亮,且有音响报警;
4、部分通气机在LED显示窗有文字提示。
原因十一:在使用辅助方式机械通气时,通气机靠病人触发后才能送气。假如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病人在15秒内没有触发通气机,机器则发出警报。可能原因为:病人无力触发,潮气量过低呼吸频率过慢,呼吸管道及连接处脱开或漏气,病人无自主呼吸等中。
处理方法:查明原因,根据病人的情况,可考虑更换通气方式。
原因:人为设置氧浓度的报警的上、下限度有误,空气-氧气混合器失灵,氧电池耗尽。
处理方法:正确设置报警限度,更换混合器,更换电池。
原因一:病人的呼吸频率(次数)增快,即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比预设的呼吸频率增设,常见的原因有缺氧、通气不足、气管内吸引后体温升高、疼痛刺激、烦躁不安,通气机的触发度过高。
处理方法:首先应查明原因作相应处理。如增加吸氧浓度,加大通气量,应用退热药、止痛镇静药等,降低氧耗,合理调整灵敏度。
原因二:呼气流量传感器进水或堵塞,MV表的指针达到最高值,如ServoC等。
处理方法:及时清除传感器内的积水和堵塞物。注意--平时要及时倒掉积水瓶内的积水,呼气量传感器的清洁,消毒要仔细、认真、彻底。
原因三:吸气量设定过高或吸气次数设定过多。
处理方法:调整吸气量或吸气次数,若病情需要可调整报警上限。
原因四:每分钟呼出气量高限警报的位置设置过低。
处理方法:合理设置报警限度。
原因五:将通气机面板上的小儿或成人开关调节不当。如成人机械通气时将此放到小儿的位置(如ServoC)
处理方法:根据机械通气的对象,合理调用此开关。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